【《海燕》优秀教学设计】第9课《海燕》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第9课 海燕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3、分析理解前两幅画面,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难点:理解海燕的自信心与洞察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读,进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 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1、问题一: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肯定正确意见:波涛汹涌的大海,暴风雨来临之前,只有海燕在高傲地飞翔

    2、问题二: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3、刚才同学们眼前的画面是一幅整体的画面,然而,它又可分成几幅小的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看可分解几幅小画面,各说明什么意思?

    教师抽查提问,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评价三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1—6)暴风雨孕育之时,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海鸥等仓皇逃窜。

    第二幅画面(7—11)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幅画面(12—16)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闪电的大海上,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五)品读赏析

1、讲析第一幅画面:

    1)开头一句,写暴风雨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描写大海气势;“卷集”写乌云翻滚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写海燕。

    2)“黑色的闪电”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碰”写它勇敢低飞;“冲”写出迅猛高翔,用拟人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3)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再从乌云听到叫喊,侧面烘托“叫喊”声的威力,用排比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

    4)第二层通过声音、行动、情态等来描写海鸥、海鸭、企鹅的丑态,与高傲的海燕形成鲜明对比(启发学习海燕的精神)

    2、分析第二幅画面:

    1、全班齐读,领会大海情景和海燕搏击风浪的勇气

    2、学生主体活动:讨论分析第二幅画面

      1)找出描写风雷浪的词语。

      2)找出写海燕的动作(与第一幅画面比较。

      3)如何理解第11段“敏感”“早就”“深信”。

      4)划分二层并归纳层意。

    3、分小组讨论交流后抽样提问,教师评价。

      1)风:抢、甩、摔;雷:轰响、震怒;浪:歌唱、冲向、迎接、呼叫、争鸣

      2)飞舞(飞翔)、大笑、号叫

      3)高度的洞察力和必胜的信心(因难度较大,教师可必要提示,学生答到点子上即可)

      4)第一层(7—8)描写暴风雨逼近时的情景。

         第二层(9—11)写海燕迎接暴风雨。

(六)小结反思

    这幅画面通过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渲染了黑暗环境的气氛,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狂风的狂风的疯狂反扑与海燕的乐观迎接形成对比。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

    2、朗读尽量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第三幅画面,学习海燕所具有的勇敢、自信和洞察力。

    2、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区分比喻和象征。

    3、比较阅读指导。

二、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和象征手法,区分比喻和象征。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2、抽查优生背诵课文片断。

(三)品读赏析

1、分析理解第三幅画面(12-16)

1)全班齐读12-16段,进入情境:

2)教师明确:

    这时的背景是云海相接,是白热化的斗争场面。描写了与闪电激战时刻,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3)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分两层,并归纳各层意思。

    ②找出相应的修辞方法和有关句子

4)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肯定评价:

    一层(12-13)描写大海与闪电激战。

    二层(14-16)海燕呼唤暴风雨。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相应的句子

    2、指导背诵这一部分

    先由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散读,抽个别背后全班齐背。

(四)研究象征意义,理解象征手法

1、学生阅读,回顾一下课文中关于大海景象变化的描写,比较这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

    师生共议:大海上狂风乌云雷电交加,形势激烈,处于一触即发之势。与俄国革命形势相似。

  2、分析象征意义

    1)独立思考:大海波浪/海燕/海鸥海鸭企鹅/风云雷电/暴风雨分别象征了什么?

    2)抽查提问,教师归纳:

       大海波浪: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海燕: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革命中的机会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风云雷电:沙皇的反动势力

       暴风雨: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3)分小组讨论(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它们之间分别有什么相似之处?

    4)抽样提问,其他同学举手补充,教师评价:

       海燕:渴望革命,敏感,深信胜利,呼唤,预言家

       海鸥等:飞窜,呻吟,躲藏

       暴风雨:激烈,猛烈,有威力

       大海波浪:歌唱,冲,迎接,呼叫,争鸣

       风云雷电:压,恶狠狠

    3、教师讲析:象征与比喻的异同

      相同:比喻的本体与喻体,象征的本体和象征体之间都有相似点

      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意义都较简单,而象征的本体虽简单,但象征体有着“很大的思想内容”;比喻只用在一两个句子中,而象征的含义包含全篇文章。

(五)指导比较这首诗与郑振铎《海燕》的异同

    1、从表达方式、写作对象、抒情感情等方面比较。

    2、 师生共同研究解决。

    3、教师简单总结全文,提醒学生注意散文诗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 

    本体            象征体                           相似点

   大海波浪:     人民群众                          歌唱、冲、迎接 

   海燕:         革命先驱者                        渴望、敏感、深信

   海鸥海鸭企鹅:  机会主义者、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窜、呻吟、躲藏

   风云雷电:     沙皇的反动势力                    压、恶狠狠

   暴风雨:       席卷一切的革命运动                激烈  躲藏

   暴风雨:       激烈,猛烈,有威力

   大海波浪:     歌唱,冲,迎接,呼叫,争鸣

   风云雷电:     压,恶狠狠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6023.html

  • 《背影》教学设计_《背影》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课型:品读课 教学创意:让学生感悟真情,品味生活。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再进一步研讨:父亲爱护儿子,文中哪些词句、段落能体现?儿子理解思念父亲...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_八年级《古诗四首》教学设计——《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

    教育在线 【设计思想】 诗歌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感悟作者通过外在的客观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内在的思想情感,欣赏他们为创设美好意境、抒发内心哀乐所运用的高度凝炼的语言,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从而...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新闻两则》的教案_《新闻两则》创意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A]体验阅读 创意说明:《新闻两则》虽是实用性文体,但文中饱含着浓厚的个人感情因素和感情色彩,再加上写作时代虽是学生熟悉的解放战争时期,但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课堂会别有洞天。 [教学步骤 ] 序曲: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鲁迅自传]鲁迅自传

    教学建议 一、结构内容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段:家庭状况。这一段介绍了出生年份及出生地点。用一句写父亲,用三个单句写母亲,在有详有略中反映了母亲对“我”有更深的影响。并重点介绍了离家求学的原因,先说“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接着说“寄食”不成;再说父亲病故。接二连三的打击,其结果是“渐至于连极少的...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韩愈短文两篇 马说|韩愈短文两篇

    教学建议 一、《马说》谋篇立意 《马说》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 从这一见解出发,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集中的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驿路梨花|驿路梨花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插叙及其作用。 (2)了解悬念的设置和作用。 2 能力目标 (1)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速读和复述能力。 3 情感目标 认真体会雷锋精神世代相传的生命活力,继承发扬这种精神。教学建议 环境描写具体生动,景物穿插简洁恰当 透过“我”和老余的观察,细致入微...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席慕蓉乡愁赏析】席慕蓉《乡愁》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内容媒体使用时间设计意图一、 导入 二、诵读、分析 三、应用席慕蓉的故乡,在她诗中是在“长城外”“阴山下”的那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上。但是,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不在那儿出生,也不在那儿长大,...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梵高传节选]梵高传(节选)

    教学建议 一、课文概述 本文介绍了梵高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种土豆的人》的艰苦过程,表现了梵高执著如一的艺术追求和不断探索的可贵精神。人物传记是必须以史料的真实性为基础的,但并不排斥生动、细致的描写。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使之能很好地为表现梵高的精神气...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电子课本_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方案常州市花园中学 一、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有关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涵义;2、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主义激情;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5...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 [死海不死]死海不死

    教学建议 一、新颖巧妙的标题 标题“”,新颖、巧妙,引人入胜。“”中的两个“死”字含义不同,“死”与“不死”互相矛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死海的特征。全文围绕“死”与“不死”展开说明,先说死海的“死”(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再说死海的“死”(人不会被淹死,开发利用、出现生气),最后又说到死海的...

    发布于:2025-11-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