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屏阅读答案]《说“屏”》教学设计1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

1.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3.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4.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5.  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6.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重点难点]

2、3、4

[教具课件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   导语 设计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二)   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提到的“屏”,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视之”

屏的作用:遮挡视线。

(三)   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屏,猜想它们的用途。也可以展示搜集到的关于屏的图片,并辅以简单介绍。

(四)   作者简介

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五)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  正音释义,积累词语。

2、  配乐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  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自主回答:

(1)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       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合作讨论回答

(3)       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六)   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1、理解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tu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2、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七)   研读赏析

1、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2、  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1)       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       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二、总结拓展

(一)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二)   拓展延伸

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南朝  《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撰稿人:杨敏霞

单位:三门峡市实验中学

联系电话:0398--2652899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5978.html

  • [《醉翁亭记》PPT]《醉翁亭记》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课始,教师定向:这节课的任务是进一步理解课文写法和内容,并背诵全文:方法是师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段意,明写法,在此中穿插背诵训练。 教例实施: 教师:大家能不能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脉络?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 (亭外山水风光——山中朝暮四时——亭下官民同乐——宴后太守醉归)...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郭沫若诗两首原文|郭沫若诗两首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过程 天上的街市 一、导入 新课。 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遐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朋友,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邓稼先20元奖金|《邓稼先》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为了保护国防科技的安全,我们的许多国防科技专家们都心甘情愿地做了无名英雄,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远离人烟的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壮烈乐章。他们是我们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就让我们展开课本,去谛听他们感人的事迹吧! 二、人物介...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吆喝》教学设计】《吆喝》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大语文观。 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1 学习五柳先生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 ⑴、破房、破衣、陋食——自得其乐。 ⑵、文静而不多言谈——寻求真知。 ⑶、嗜酒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2 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哥白尼】哥白尼

    教学建议 一、文章主旨 《》一文介绍了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创立地动学说,赞扬了他在天文学方面敢于打破错误的传统观念,坚持真理的精神。课文还阐明了的学说在科学史上引起的革命和对人类思想的重大影响。 二、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1段)介绍出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学历爱好。 第二部分(2段)叙述写作《天体运行》...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当一次节目主持人

    实验初中 朱苏兰 课题 当一次主持人 1课时 授课者:朱苏兰 学习目标 1、 学会写开场白2、 学会写串联词 难点重点 围绕主题写开场白,根据节目写串联词 课前准备 学生:摘抄节目主持人的开场白和串联词。教师:准备《江山如此多娇》的一些录像片段。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1、...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简案]《岳阳楼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 正确理解名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欣赏本文的立意美、语言美、结构美;朗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 前两项。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 课前布置学习预习:(一)泛读课文及阅读提示与全部注释。(二)阅读背诵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醉翁亭记》PPT|《醉翁亭记》授课提纲

    教学目的 一、 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二、 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并复习巩固骈散结合的句法。 教学设想 一、 安排两课时。 二、 布置课前作业 ,让学生利用注释及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文意,课内根据学生实际释难句。 三、 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ppt]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

    导入 新课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以900~1200属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种观点更让人信服。 (一)明确目标 1.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要把握。...

    发布于:2025-11-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