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 余映潮]《台阶》教学设计7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3-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 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关心国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国广大的农村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今天,我们所学的《台阶》就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二、整体把握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台阶)“文眼”是什么?(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三、研读赏析
 
 1、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2、“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
 
 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4、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5、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四、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同:都是表现父亲的文章,都是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
 
 异:《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了父亲的背影,突出了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则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5939.html

  • 读《再塑生命》有感_《再塑生命》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教学难点】  结合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并翻译全文。 3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奇妙的克隆】奇妙的克隆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了解克隆这一科技成果。 学生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锲而不舍、不断攀登的精神。教具投影仪教学...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余映潮]《藤野先生》教学设计9

    【创意说明】  采用层进式教学思路──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细节品读体会感情,研读探究明确主旨,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教学步骤】一、导读激趣,藤野先生  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引用《呐喊》中的相关内容加以介绍。二、整...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甜甜的泥土》读后感|《甜甜的泥土》教案3

    教学目标:1、2、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天下子女的心声。“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爱,对有的人来说是那么的唾手可得,而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_《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2、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3、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4、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5、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教学方法】 朗读法、...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

    叶圣陶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引导学生感知园林的画意美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马说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1、知识教学点:⑴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⑵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2、能力训练点:⑴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⑵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3、美育渗透点: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设...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2、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二、教学设想1、杜甫的这首借景抒情的诗,从内容到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义诗人的伟大,而且可以从他关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简案_《岳阳楼记》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背诵课文2积累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二)能力目标:1朗读能力2理解古文的能力。3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2学习古仁人高尚的思想情操,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对,这说的是我国宋代...

    发布于:2025-11-1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