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葬词读后感]第三册巴尔扎克葬词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2-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 
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教学难点 :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教学方法:阅读课。 
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 
二、《巴尔扎克葬词》 
一、写作背景及其雨果和巴尔扎克简介 
1、 写作背景 
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他们生活在同一时
代、同一城市,对文学的执著和共同拥有的崇高声望,使这两位文学大师交往甚密并成为朋
友。可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故事。那是1830年,雨果抨击独裁
专制的浪漫主义杰作《欧拉尼》在巴黎上演,此剧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和艺术的精湛而受到
大多数观众的欢迎,但巴尔扎克当时并没有真正认清它的价值,反而撰文对此剧进行严厉的
批评。最让雨果接受不了的是,巴尔扎克认为他在剧本创作方面缺少才华,“除了偶尔的机
会,维克多·雨果先生的笔永远也遇不到一丝自然的线条”。巴尔扎克的尖刻批评,自然使
雨果感到恼火。但尽管这样,雨果并没有因此耿耿于怀,后来还是与巴尔扎克重归于好。
1849年2月,巴尔扎克染上了心脏肥大症,雨果有一次在街上遇见了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向
他诉说了自己的病情,雨果表示慰问;1850年7月,雨果去巴尔扎克寓所看望;1850年8月17
日,当雨果得知巴尔扎克病情恶化的消息之后,于当天夜里又一次来到他的病榻前,两人进
行了交谈。这时的巴尔扎克还满怀希望,认为自己还能复元。可雨果已有了不祥的预感,他
于当天深夜回到家中,对在自己家中等候的几位朋友说,欧洲将失去一位伟才。果然,巴尔
扎克的生命在当天夜里十点半结束了,终年51岁。巴尔扎克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
中。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也悲痛万分。他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人类的生
与死、善与恶,世间的美与丑、真与假,无不在他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引发他丰富的联
想。他痛悼一代伟人巴尔扎克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中的巨大创造而骄
傲,同时他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问题。8月20日,天气阴晦,细雨霏霏,巴
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雨果在太阳西沉的时候,面对前来送葬的法国公众,发表这
篇著名的演说。 
2、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小说家。自幼上寄宿学校。1814年随家至巴黎,在几所私
立寄宿学校读书。1816—1819年学习法律,并在律师事务所见习。随后决定从事写作,住进
贫民区的阁楼。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获成功,后改写小说也未引起注意,遂做出
版商,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负债累累。1828年决定重事写作。第二年发表
小说《朱安党人》和《婚姻生理学》,赢得一些声誉。《驴皮记》(1831)的出版使他名声大
震,于是他决定创作宏伟的《人间喜剧》。1848年拟定的“人间喜剧总目”包括“风俗研
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
“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
景”。从1829至1848年,他勤奋写作,每日伏案十多小时,努力完成这一庞大计划,最终写
出91部小说。“私人生活场景”计划中的32部有4部只拟了提纲,完成的28部中包括《高老
头》(1834)《高布塞克》(1830)《夏倍上校》(1830)《玩滚球布店》(1830)等。“外省生活
场景”计划中的17部有6部未完成,发表的11部包括《欧也妮·葛朗台》(1833)《幽谷百
合》(1835)《幻灭》(1837—1843)等。“巴黎生活场景”计划20部,完成的14部中有《塞沙
·皮罗多兴衰记》(1837)《纽沁根银行》(1838)《娼妓盛衰记》(1838)等。“政治生活场
景”计划8部,完成《阿尔西的议员》(1847)等4部。“军队生活场景”计划的32部中只有
《朱安党人》等两部发表。“乡村生活场景”5部中完成《农民》(1844)等3部。“哲理研
究”计划27部,发表《驴皮记》(1831)等22部。“分析研究”计划5部,只完成《婚姻生理
学》1部。另外,《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等6部未在“总目”的137部之内。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最杰出的一部。高立欧老头出身寒微,在大革命中因做粮食承
包商而发财。他十分疼爱两个女儿,让她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并以巨额陪嫁使她们一个成为
雷斯多伯爵夫人,一个成为银行家纽沁根夫人。但高老头却被女儿赶到伏盖公寓,过着寒酸
的生活。两个女儿挥金如土,仍不断竞相向父亲要钱。当高老头被吸干最后一滴血而病死公
寓阁楼时,两个女儿正为在鲍赛昂夫人的舞会上大出风头而得意。鲍赛昂夫人是蒲高涅王室
最后一个女儿,是巴黎最体面的贵妇,但最后败给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小姐而被情人抛
弃,只好离开巴黎隐退。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拥护王室,属保皇党,但创作中真实地反映社会
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的注定灭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
的社会关系。《人间喜剧》有“社会百科全书”之誉。巴尔扎克注重具体、详尽的环境描写
和细节描写,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灵魂。《人间喜剧》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
物,一个人物往往在多部小说中出现。 
3、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从小爱好文学,崇拜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19年
与长兄合办“保守文艺双周刊”。1822年出版《颂诗集》,获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后又出
版诗集《新颂歌集》(1824)《颂诗与长歌》(1826)。182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冰岛魔王》,
之后又发表了描写18世纪末圣多曼格岛黑人暴动的小说《布格·雅尔加》(1826)。1827年在
剧本《克伦威尔》的序言中猛烈抨击古典主义,这篇序言被看成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1830
年上演的剧本《欧拉尼》一反古典戏剧的戒律,打破悲、喜剧的界限,采用大量奇情剧手
法,被称为划时代作品。1831年发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写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企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而加害于她,后被敲钟人加西莫
多推下楼摔死,最后奇丑的卡西莫多和美丽的爱斯梅拉尔达死后在一起的浪漫故事,充满人
道主义精神。小说《悲惨世界》(1862)写穷苦工人让·华尔强因偷了一块面包坐牢19年,出
狱后化名冉·阿让,在一位神甫的引导下弃恶从善。它反映了社会的不公正和贫苦人民的悲
惨,主张以仁爱战胜邪恶,从而改造社会。小说《海上劳工》(1866)写渔人吉利亚特发现未
婚妻爱上一位青年牧师后自溺的故事。《九三年》(1874)写共和国军队司令官郭文放走从大
火中救出三个小孩的叛乱头子郎德纳克侯爵的故事,小说的主题是“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
上,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诗《东方吟》《秋叶集》《黄昏之
歌》《静观集》《历代传说》等,剧本《逍遥王》《玛丽蓉·德洛麦》《吕克莱斯·波尔
吉》《玛丽·都铎尔》《昂杰罗》《卫戍官》《吕伊·布拉斯》等,小说《一个死囚的末
日》《笑面人》等。另外,他还写有《文学与哲学杂论》《论莎士比亚》《行动与言论》
《见闻偶记》等。 
二、鉴赏要点:葬词诗化语言的魅力 
1. 背景简介: 
 1850年8月17日,巴尔扎克死去了。只有51岁就死去了。他的死,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
中。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也悲痛万分。他是个极富浪漫气质,感情丰富而又充
满睿智的人。面对巴尔扎克的死,他的对人类生与死、善与恶,世间的美与丑、真与伪无不
被激活,使他产生丰富的联想。他痛悼一代伟大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
中的巨大创造力而骄傲,由此,他也思考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等。8月20日,据说是
个天气阴晦,细雨霏霏的下午,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2. 主旨 
    深切悼念巴尔扎克的逝世,这是葬词的特点;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这是可与
之比肩的作者的责任;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这是作者的高瞩远瞻;表
达作者积极的生死观,则是作者深刻的感悟。 
3. 行文思路 
      作者的悲切、激越、景仰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表现对逝者的悼念、评价、讴歌。 
4. 鉴赏示例 
   (1)原文:《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比较》 
   ①相同点:从文体看,都是悼词,而又具有演讲辞的某些特点;从内容看,都表达了沉
痛悼念之情,对死者的伟大贡献,作出了崇高评价和热情的赞颂,对他们的逝世造成的巨大
损失和深远影响,作了深刻的阐发;从表达方法看,都以议论为主,而又与叙述、抒情完美
结合,且都用了讳饰等修辞方法。(浅析:寻找相同点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理解鉴赏对象
的过程) 
②不同点:《巴尔扎克葬词》除具备一般悼词的特点之外,还阐述了演讲者的生死观,打上
了鲜明的个人印记;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结构严谨,层层深入,过渡衔接紧密,显示
了强大的逻辑力量,而《巴尔扎克葬词》一文,则更富于散文特点,如大河奔流,饱含着哲
理的思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情调朴实、冷静、深沉,而《葬词》则华美、悲壮、激
越,一篇以理智启人,一篇以感情动人。(浅析:分析不同点,则已是对文章的直接欣赏
了) 
   (浅析:同类文章比较,是欣赏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寻找比点,包括
同点和异点。比点的选则,可就内容、主旨、表现方法,背景等方面进行。应注意的是,比
较中切不可牵强附会,如例文中的为求形式之美而生出“一篇以理智启人,一篇以感情动
人”的昏话来) 
    思考题:仅就《巴尔扎克葬词》,你能谈谈对作者雨果的认识吗?(提示:什么样的人
才配给巴尔扎克的葬礼致辞?雨果具备这条件吗?文章中哪些地方证明了这一点。) 
(2)细细品味诗化的,哲理性的语言。 
     这篇悼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语言大
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作品中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句子比比皆是,有关巨大
的容量,应该细细品味。 
请找出这些句子,然后细细品味,反复解读。 
1、教师有表情地范读课文,令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①在听老师的朗读过程中,什么地方使你感情激动?(如第八段、第十段或最后一段) 
②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深邃的哲理? 
思想感情:悲壮、激越和无限景仰之情。深邃哲理:生死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
伟大的自由”“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2、把握文章脉络,理清作者思路。 
①全文分几部分?概括各部分要点。 
除文章开头的称呼外,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段),总结巴尔扎克的伟大,表达哀
悼之情。第二部分(3—9段),具体评述巴尔扎克的人格、作品、成就和影响。第三部分(10
段到最后),阐述作者的生死观,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 
②全文基本思路、感情脉络是怎样的? 
基本思路是:悼念→评价→讴歌 
思想感情脉络是:悲壮→激越→景仰 
3、简析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①文章对巴尔扎克是从哪几方面评价的? 
人格、作品、成就和影响四个方面。 
②主题思想讨论 
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面对巴尔扎克的死亡,演
说者没有用低沉的语调,也没有用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而是用高亢的语
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评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
之切切,令人感动。这篇演说稿不同于一般葬词的是,它不仅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观
点。在评论巴尔扎克的同时,也带上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作者的生死观。雨果认为,像巴尔
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
“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整篇演说稿,给读者的不是压抑,不
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 
总括全文,这篇散文的主题,可以表述为:深切悼念巴尔扎克的逝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
伟大贡献,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表达作者积极的生死观。 
4、指出文章写作特色。 
(1)出色的辩证法。 
(2)诗化的、哲理性的语言 
5、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1)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重点把握“虚构”这个词。这里可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巴尔扎克的逝世,表明他创作生命
的结束,他不能再给人们创造小说这一“虚构”世界了;二是巴尔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实
的事情,而不是他在虚构小说。这一句话,雨果沉痛宣告文学大师的逝世,提醒人们直面这
一伟大的死亡。 
(2)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这句话表面是在揭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规律,即每一大变动时代先出现武力统治者,然后才
出现精神统治者。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是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
精神统治者。这印证了本段开头一句话的意思,巴尔扎克作为精神统治者,他不仅属于这一
时代,而且属于千秋万代。 
(3)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雨果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看作一部书,并比喻成一部历史著作。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
《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
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这是巴尔扎克研究中第一次提出的独创性见
解,它启发了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论。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巴尔扎
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
现实主义历史……在这幅中心图画的四周,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可见雨果这
句话是在高度评价巴尔扎克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的。 
(4)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这是诗化的语言。先要注意作者拿“短促”与“饱满”对比,意为巴尔扎克生命不长,作品
却多;再要注意“饱满”一词,它意接前句,意为巴尔扎克一生是饱满的,不是空虚的,这
样的评价就更为形象,表明巴尔扎克的生命和生活是充实的,他做的大量工作对人类是有益
的;最后注意“作品比岁月还多”这句话,“作品”与“岁月”相比,出人意料,作品可以
计算,岁月如何计算?以“天”计?以“年”计?这样行文是对巴尔扎克的独特评价,更是对
巴尔扎克的崇高评价。 
(5)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
对宗教产生动摇。 
在雨果生活的时代里,有数不清的黑暗与罪恶,也因此有数不清的对现实不满的人们;而伟
人的逝世,将进一步警醒和启迪进步的人们,使他们对现存世界的一切产生怀疑和动摇。这
句话包含对巴尔扎克的赞誉,意为巴尔扎克以其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唤醒了一批
人。 
(6)上天在让人们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
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面对巴尔扎克这样的伟人的辞世,雨果在这里感慨万千,不由思考生与死这样重大而沉重的
主题。他认为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也是自由的,巴尔扎克的逝世,触动了许多
人去思索生死问题,把巴尔扎克当坐标,思考活着的真义。 
(7)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作者用排比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指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巴尔扎克逝世固然让
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更多
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
恒。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具
体、生动得多。也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作业 :1.熟读全文; 
2.完成3+X、质监中本课内容练习。 
3.预习下一篇。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5518.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