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朗读_第三册伶官传序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目的要求】
1.学习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理解句意、文意。
2.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含义。
【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解析
①注音释义
系燕父子(系jì,捆绑。)
仇雠已灭(雠chóu,同“仇”。)
乱者四应(应yìng,应和(hé))
盛衰之理(盛shèng,兴盛。)
盛以锦囊(盛chéng,装。)
②词性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木匣→用木匣封装。名词作状语)
一夫夜呼(在夜里。名词作状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国兴,使身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一词多义
【原】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当“泉”讲,用的是本义。《祭妹文》)
武夫力而拘诸原(原野。《殽之战》)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原来。《治平篇》)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推究,探求。)
【微】
微行入古寺(隐蔽身份,这是本义。《左忠毅公逸事》)
岭峤微草,凌冬不雕(极小的。《采草药》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
其文约,其辞微(微妙,深奥《屈原列传》)
恨晨光之熹微(微弱。《归去来兮辞》)
微指左公处(暗暗地《左忠毅公逸事》)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如果没有。《荆轲刺秦王》)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不是。《岳阳楼记》)
【告】
迁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上报,报告)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陈述《鸿门宴》)
自告奋勇(表示,表明)
【盛】读shèng
盛衰之理(强盛、兴盛)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丰盛。《滕王阁序》)
其意气之盛(盛大,雄壮)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职位高。《师说》)
读chéng
盛以锦囊(装。)
2.难词句解析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理:道理,此处可理解为原因。事:做。人事:可理解为“人为”。岂……哉:难道不是……吗?此处是用反语问句的形式来抒发感叹。
译作:兴盛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上天决定的,难道不也是人为造成的吗!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之所以……”,“之所以……者”,都是“……的原因”的意思,“所以”前的“之”字是结构助词,可有可无,不必解释。原:推究。之:代上一句讲的道理。
译作:推究庄宗得天下的原因,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③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受:授,接受。古汉语中“受”“授”同源。庙: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就是下文的“太庙”。从事:一般的官员。一少牢:用一只羊、一只猪作祭礼。
译作:庄宗接受了剑,把剑收藏在宗庙里,从那以后,每当用兵的时候,就派遣手下的官员用一只羊、一只猪的祭礼向祖庙祷告,又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装了,背着(剑)一马为先,等到得胜回来时,再把箭放回原处。
④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抑:连词,还是。本推究……根源。“得之”,“失之”中的“之”都是代词,代“天下”。两个“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自于:由于。
译作:难道是得天下困难而失掉天下容易呢?还是推究那导致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为造成的呢?
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忽微:极细微的事,“忽”和“微”都是极小的计量单位。智勇:有“智”与“勇”的人。所溺:溺爱的人或事。岂独……也哉!难道仅仅(单单)……吗?也哉:语气助词连用。
译作:灾难祸害常常是从小的事情上积累起来的,聪明勇敢的人往往被所溺爱的事儿困扰,难道仅仅是几个伶官(造成的)吗?
【内容主旨】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岂非人事。
2~4自然段以唐庄宗为例,边摆事实,边讲道理,展开讨论。唐庄宗李存勖接受父命,报仇雪耻,系燕父子、函梁君臣,这是他成功的时候。但天下平定后,却一夫作乱,仓皇东出,伶人困之,身死国灭“,这是他惨败的时候。庄宗成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庄宗败时: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在叙述史实中得出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从而进一步推出:祸患常积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写作特点】
1.本文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之后。运用正反对比推理,使论证其有极强的说服力。用于推理的事例无可辨驳的史实,使人感到真切而信服。
2.本文感情充沛,语言寓于变化,长句短句错落得体,多用短句,干脆有力,读起来琅琅上口,加上陈述句与反语句反复出现,语气词多处运用,使议论中透出情韵。文章结尾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既是全文的归结,又是格言式的警句,给人以启示。
【解题指导】(思考和练习)
一.见【内容主旨】
二.1.(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
2.(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反诸河,(孟明等)则在舟中矣。
4.郑穆公使(之)视客馆,(杞子等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5.若从君惠而免之,(吾等)三年将拜君赐。
三.这样行文,使句式对称,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是一些正反对比的对称句子,不仅有音节美,而且在细细咀嚼中,我们可深刻地领略作者褒贬扬抑的立场,体味到作者鲜明的思想感情。
【资料窗】
1.关于作者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大力提倡古文,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散文的造诣最高。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宋史》卷三百十九有传。
2.关于历史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君,篡弑相寻,战乱频起,后唐庄宗就是被弑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pái yōu,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旋又单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败。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就此事发出感想,借事论理,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5468.html
-
[《大雁归来》教学视频]《大雁归来》教学方案详细阅读
《大雁归来》教学方案 深圳市翠园初中部 彭艳一 教学目标:知识:1 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3 了解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能力:1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训练学生们概...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_《新闻两则》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特点。2、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3、识记新闻结构组成,并能分析典型的新闻的结构。4、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点】1、主体部分层次的划分和层意概括。2、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教学难点】第二则主体与背景的确立,以及中间部分层次的划分。【教...
-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一等奖_《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农谚。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
-
白杨礼赞_白杨礼赞详细阅读
《白杨礼赞》教学思路设计安徽师大附中 朱诵玉 语文课堂是个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快乐和陶冶——这是一种享受。要达到这个境界,撇开其他方面因素不说,单就教材分析和课堂控制来讲,我认为至少应做到以下三点:1、教材分析应做到“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
【无题】无题详细阅读
无题 一、导入由“李杜”→“小李杜”→课文二、初步感知1、作者介绍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晚唐著名诗人。与村牧一起并称“小李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善于用典尤其以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表现了语言的艺术魅力。但有时也写得隐晦迷离,难于理解。2、找出...
-
[《喂——出来》读后感]《喂——出来》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内容: 一.字词解析 1.注音 颤颤巍巍chànwēi栅栏zhà众目睽睽kuí贪婪lán牟取móu哂笑shěn棘手jí铆钉mǎo眺望tiào履行lǚ 2.辨音 3.辨形 4.辨义 (1)损害伤害危害 三个词作动词,都表示对完好的事物加以破坏,使它受损伤的意思,因而都含贬义...
-
鹤群翔空|鹤群翔空详细阅读
《鹤群翔空》教案4 《鹤群翔空》教案3 《鹤群翔空》教案2 《鹤群翔空》教案加练习2 《鹤群翔空》教案1 《鹤群翔空》教学实录 《鹤群翔空》说课稿 语教版《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 《鹤群翔空》ppt课件(1)...
-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余映潮】《藤野先生》教学设计8详细阅读
【教学目的】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教学重点】 课文阅读。【教学难点】 课文思想的理解和主题的确定。【教学时数】 3课时。【预习质疑】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日本古筝曲《樱花》的伴奏下介绍:...
-
三峡_三峡详细阅读
《三峡》教案6 《三峡》教案5 《三峡》教案4 《三峡》教案3 《三峡》教案2 《三峡》教案1 《三峡》教案 《三峡》备课笔记 《三峡》说课稿 2份 《三峡》课堂教学实录 《三峡》突破难点能力训练 《三峡》检测题 《三峡》自学评估练习 《三峡》综合能力测试 《三峡》同步训练...
-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长征组歌》两首详细阅读
萧华教学目标:1、 感受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了解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2、 学习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体会词语使用的准确。3、 感悟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意义。教学重点: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的钢铁意志。 语言高度概括、用词准确生动。课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