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8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1、了解杜甫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
2、学习精选材料以表达中心思想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 精选材料,平易质朴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之家,应进士试,不第,困居长安十年,遂与现实接近,逐步观察到各种社会矛盾,获得丰富的创作题材。后任左拾遗,因故被贬。 759年,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乃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亲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写出诸如“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之类富有人民性、现实性的史诗。最后抵成都,由亲友帮助,在西郊浣花溪,用两年时间盖上一间茅屋 (即今“成都草堂”,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暴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百感交集。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千千万万广大人民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深受战乱之苦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获得“诗史”的美称,又被称为“诗圣”。今有《杜工部集》存世,共收诗歌一千四百多首,本篇选自《杜少陵集详注》卷十。
解题:
“……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诗写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歌: 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是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课文分析:
八月秋高(5)风 怒 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6)。
仲秋八月的狂风放声怒吼,把三重茅草从我屋顶上卷走。
怒号: 大声吼叫。三: 表多数。
分析: 天气突变,用比拟。“怒号”状风势之猛;“卷”“三重”表受害的严重程度。
茅飞渡江洒(7)江郊, 高者挂(8)长(9)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10)。
茅草飞过江去,洒满岸头,高的挂在大树的树梢, 低的飘转沉进水坳。
洒: 散落。江郊: 江边。者: ……的。
分析:“飞渡”、“洒”、“挂”、“飘转”、“沉”描述茅草七零八落,不可收拾的惨状。
风势猛烈而茅屋残破,茅屋残破又为大雨屋漏的缘由。这样写既让我们看到一幅风猛屋破、情景凄惨的图景,体会到诗人当时面对惨景的心情,又为下文准备了条件。
一、狂风屋破,茅草乱飞。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 对面 为盗贼(11)。
南村的儿童欺我年老,好忍心啊,当着我的面作强盗。
忍: 狠心。能: 如此。为: 作。
分析: “南村”表示距离之近。“欺”是一种戏谑方式,因为“我老无力”。“忍能”把欺的程度作了具体细致的刻画。
公然抱茅入竹(12)去,唇焦口燥呼不得,(13) 归来倚杖 自叹息。
公然把茅草抱入竹林,制止不住,叫得我唇干舌燥,回来扶着拐杖只好叹气。 竹: 竹林。
分析: 建造这间茅屋对杜甫来说,是建得太艰难,显得太宝贵了,所以才竭尽全力制止。“自叹息”表示戏谑之后的无可奈何。
二、群童抱茅,倚杖自叹。
俄顷(14)风定 云墨色, 秋天漠漠(15)向昏黑(16)。
不一会儿风止了,乌云如墨,秋天灰蒙蒙渐渐黑下来了。
定: 止、住。
分析: 顷刻间,再次面临双重威胁。狂风刚过,大雨又来,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行船恰逢顶头风)”夜了,家家关门闭户。怎么办? 何处去? 哪里躲?
布衾(17)多年 冷 似铁,娇儿 恶卧 踏里裂。(1)
布被盖了多年,冰冷如铁,小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恶卧: 睡态恶劣。
分析: 布质被子,多年已“冷似铁”,失去了保暖价值。因小孩“恶卧”,蹬得大窟小眼,破烂不堪,由此可见诗人生活境遇的窘困。
床头屋 漏 无 干 处, 雨脚(2)如麻 未 断绝。
床头屋顶在漏雨没有干燥的地方,雨脚象麻线一般没有断绝。
分析: “无干处”指出造成的灾难。“雨脚如麻”状写雨之大,“未断绝”看出雨通宵达旦,持续久。
自经丧乱(3) 少 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4)!
自从战乱以来就很少睡眠,湿糟糟地,长夜漫漫何时明!
何: 如何。由: 到。
分析: 在国破家亡的灾难中,诗人忧国忧民,早已不能熟睡,何况此时此景呢? (更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广大人民生活的困境)为下文提问作铺垫。
三、屋漏衾裂,彻夜难眠。
安得(5)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6)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怎么才能得到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住下,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泼不进,安如泰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7)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什么时候眼前高耸地出现这些高楼大厦,我的茅屋破烂,自己冻死,也心甘情愿!
呜呼: 呵。突兀: 高耸。见: 通现,现出。足: 心足,心甘情愿。
分析: 诗人在自己经受生活上、精神上痛苦处境中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广大人民所遭受的风雨,强烈希望能尽力解决所有人的困难,这就是全诗的主旨。当然,在封建社会里诗人的愿望是不能实现的。也因为如此,作者进一步表示: 只要能解决或改善一下人民的生活问题,自己冻死、饿死也心满意足,就显示出诗人思想境界之高、胸襟之宽和他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当然,诗人所想到的主要是“寒士”,因此,不能与今天革命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提并论。
“安得”二字语气贯至“……动安如山”为止,这种形似疑问实属慨叹的句式,往往放在结尾处,或抨击现实,或寄托理想,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如《病梅馆记》“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光阴以疗梅也哉! ”这种句式要注意一直管到哪里为止。
四、愿现广厦,大庇寒士。
小结:
全诗层次清晰,由上到下,由外到里,由自己推想到别人,条理分明。
描叙每一个中心时,选用精当材料,不枝不蔓,问题集中,主旨鲜明。
用语非常准确、生动、鲜明,“怒号”反映风的威力;“飞渡”、“洒”、
“挂”、“飘转”、“沉”描写茅草被卷走的各种姿态,活灵活现。
全诗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束缚,作者思想更加无拘无束倾泻出来,加强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5434.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详细阅读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详细阅读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详细阅读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详细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详细阅读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详细阅读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详细阅读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详细阅读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详细阅读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