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花的话》]《花的话》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2-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课文悟读

《花的话》是宗璞女士的一篇童话。本文将不会说话,也不可能聚集在一起的花儿安排在月下花园比美论贵,作者以这样的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教育读者。

文章开头,作者先写花儿们之所以能相聚在一起比美论贵的前提:颜色绚丽,色彩繁多,式样各出新裁,它们在“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铺展开一片锦绣”,它们确实为装点环境做出了贡献,有了比美的资本。花儿们从“惊叹”到“彼此学习”显美的本领,最后“看惯了春天的世界”,滋生了骄傲的情绪,觉得只有自己才是“这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于是,花儿们在园中展开了一番争斗。

最先说话的是“急性子”榆叶梅,然后是“异常娇艳”的玫瑰花,有“花相之名”的芍药,“已经将残”不便言美的桃花、杏花、迎春花等都不甘寂寞,目无他人、高傲自大地表现着自我,然而却并不惹人厌恶。

“不大爱说话”的白丁香适时说话了,它以它的幽香烘托了对玉兰的赞赏,她认为玉兰“既清雅又高贵”,“贵而不俗,雅而不酸”。“屈尊纡贵”的玉兰对白丁香的吹捧及时地给予了回报,她说:“丁香花真像许多小小的银星,她也许不是最美的花,但她是最迷人的花。”她们矜持的神态,适当的措词,有把握的评价,显示出谦虚的风范。

白丁香和玉兰的言谈举止与前面的玫瑰、迎春花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是尽管如此,她们看重的都只是花儿外表的美丽。“浅紫色的二月兰”,虽然“矮小”,“默默无闻”,“从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特殊招人喜爱的地方”,事实上它也为园中的“锦锈”尽了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样一对比,野生的二月兰其精神就显得非常可贵了。

小男孩飞跑进园中采摘二月兰,表明人们有时并不注重大红大紫的外表,而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小男孩将二月兰作为礼物送给终日辛勤劳碌的老师,是对老师以及像老师一样谦虚质朴、无私奉献精神的肯定、赞美。至此文章的主题得以外化,具有强烈的感染教育作用。

二、亮点探究

1.“若照严格的花时来说,她们可能彼此见不着面,但在这既非真实,也非虚妄的园中,她们聚集在一起了。”这一句话在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

从结构上看,这一必要的交代使不同时令的花儿能够聚集在—起,为下文花儿们的对话做了铺垫。

从内容上看,避免了文章内容(不同时令的花同时出场)与自然规律不一致而产生矛盾。

2.花儿们争贵比美时各自的神态语言如何?花儿们对话的顺序能否调换?

探究学习:

花儿们的神态语言(略)。

花儿们对话的顺序:作者先写急性子的榆叶梅,她快言快语,骄傲情绪超越于众花之上,她把其他花儿都当成了背景。于是,一场激烈的争论便展开了:玫瑰强调自己“出身名门”,是“珍贵的品种”,而且说完之后还“骄傲地昂起头”;桃花则突出自己“开得早”,是“冒着春寒开花的”;迎春花强调自己“有用”,“能做药材,治病养人”,而且还“得意地摆动着柔长的枝条”;不大爱说话的白丁香和矜持的玉兰最后也加入比美争贵的行列,它们一反别人的自我吹嘘,采用吹捧对方的方法来抬高自己。白丁香认为玉兰“贵而不俗,雅而不酸”,玉兰说白丁香“也许不是最美的花,但她是最迷人的花”,这真是抑中带褒,先抑后扬,可谓吹捧之高手。

实质上,花儿说话的顺序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它是一个有序的逐步衬托的过程。从“骄傲”的程度看,榆叶梅可谓最骄傲,后面的花则次之;从“吹嘘”的手段来看,前面的花只会自我吹嘘,后面的白丁香和玉兰表面谦虚,实质吹嘘手段最高,她们相互吹捧抬高自己,达到了既夸人又夸己的目的。综合这两者看,其顺序不能调换。

3.当小男孩跑进园中采摘了二月兰后,花儿们为什么不再讲话,她们为什么感觉到有点不好意思?试想,作者可不可用花儿们齐声咒骂二月兰、小男孩结尾?为什么?

探究学习:

花儿们沉默并且不好意思的原因是:她们的大红大紫,她们的外表艳丽并不受人们重视,人们更喜欢的是内心美的二月兰——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花儿们由此受到启发,觉得自己前面讲的话实在太过分,实在太骄傲,她们决心向二月兰学习。

如果改用花儿们咒骂二月兰和小男孩结尾,文章主旨就不明确,读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花儿们进行评价,其结果必然纷繁多样,使主题异彩纷呈。这与作者原来的意图不符。况且,童话的主要阅读对象是儿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单纯,其阅读材料不宜太复杂,否则儿童难于把握。

三、选题设计

1.比较下面破折号的用法,其中如果有属“话没有说完的”,请你根据语境把它补续出来。

①“要说出身名门——”芍药端庄地颔首微笑。

②“花么,当然要比美,依我看,颜色态度,既清雅而又高贵,谁都比不上玉兰,她贵而不俗,雅而不酸,这样白,这样美——”丁香慢吞吞地想着适当的措词。

研究指向:

(1)明确破折号的用法。

(2)在理解文段的基础上能够展开合理想像。

2.阅读文章第2、3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如此”指代什么?

(2)这段话反映了花儿们怎样的心理过程?

(3)阅读这段话后你有哪些收获?

研究指向:

此题设计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文段,指示代词“如此”答案就在文中;后两问属开放性问题,只要学生理解文段、言之有理即可。

3.删去课文最后一段,然后请你根据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给课文续一段结尾,再比较它与原来的优劣。

研究指向:

(1)训练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想像的能力。

(2)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训练学生形成初步的比较鉴赏能力。

4.有人说:“要成功,就要包装。”不仅产品如此,人也如此。也有人说:如今,人要学会自我推销——实质也就是自我标榜,自我吹捧;否则,只默默做事,永无出头之日。这与本文所倡导的思想岂不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研究指向:

此题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辩证思维的能力。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童话《花的话》写于1963年,原载《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后收入《宗璞文集》。

(摘自《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卡片②

作者在情节构思上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严谨。前边是“明月初上”,后边是“月儿行到中天”,从时间上进行照应;前边是“花儿们呼吸着夜晚的清新空气,都想谈谈心里话”,后边是“花园里始终没有再开始谈话,花儿们沉默着”;前边是“觉得自己十分重要,自己正是这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后边是“都有点不好意思”。这些是从群花的思想变化方面照应。

(摘自《能力全程导学·初一语文上册·<花的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卡片③

十年动乱的前夕,曾为宗璞写过一首龚定庵示儿诗。诗句是这样的:“虽然大器晚年成,卓荦全凭弱冠争。多识前言畜其德,莫抛心力贸才名。”我写这诗的用意,特别在最后一句。

人在名利途上要知足;在学问途上要知“不足”。在学问途上,聪明有余的人,认为一切得来很容易,易满足于现状。靠学力的则能知不足,不停留于现状。学力越高,越能知不足。知不足就要读书。

有两种书:一种是“无字天书”;一种是“有字人书”。

自然、社会、人生这三部大书是一切知识的根据,一切智慧的源泉。真是浩如烟海,无边无际。一个人如果能够读懂其中的三卷五卷或三页五页,就可以写出“光芒万丈”的丈章。古今中外的真正伟大的作家,都是能读懂一点这样的书的人。这三部大书虽好,可惜它们都不是用文字写的。故可称为“无字天书”。除了凭借聪明,还要有至精至诚的心劲才能把“无字天书”演绎为文字,让我们肉眼凡胎的人多少也能阅读。

——其父冯友兰《宗璞小说散文选》佚序

(摘自《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卡片④

宗璞生于1928年,她的小说创作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夕,不过,当时影响不大。发表于1956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是她的成名之作,曾引起争议,并受到不公正的批判。粉碎“四人帮”以后得到平反,成为重放的鲜花。进入新时期以来,先后有《弦上的梦》《我是谁》《三生石》《蜗居》《米家山水》《全息照相》等篇章问世。数量不算很多,却以创作严谨,艺术悉心深索追求著称。论成就之高,当推中篇小说《三生石》。

(摘自张钟等著《中国当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

●卡片⑤

宗璞,其创作主要有小说、散文、童话,另有短诗、创作谈、外国文学论文、翻译小说等多种。

(摘自《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宗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卡片⑥

宗璞的散文堪与小说齐名。《西湖漫笔》《废墟的召唤》《哭小弟》和《霞落燕园》都是散文园中的佳品。《哭小弟》和《霞落燕园》继承了中国艺术所追求的内在表现力,已深得中国散文的神韵,文字平易、自然、质朴,没有丝毫的外在铺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课本的还有其散文《紫藤萝瀑布》)

(摘自陈素琰《文学广角的女性视野》,花城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卡片⑦

宗璞始终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高等学府幽静的校园的一角……可以说,她始终都生活在中国高层的知识分子群中;与他们学业的专攻,操守的崇高,事业成就的欢欣,以及家国危亡的忧患深深地纽结在一起。

宗璞把她三十余年来为之血肉浓魂的文字,都用来探索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曲折多艰。如何使人生富有意义,使平凡的生命获得价值,使人的心灵纯洁,精神高尚,使飘泊不定的灵魂能有一个美丽的皈依,可以认为是这位艺术个性独特的女作家不离不弃的向往和憧憬。

宗璞的作品并非以主题的浩博或撼人心弦的思想力度称雄,但却以心灵的高尚和净化的寻求,予人以温馨和煦的启迪。

(摘自陈素琰《文学广角的女性视野》,花城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8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5316.html

  • 漫话小行星全文|漫话小行星

    教学设计示例2 一、导入 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九大行星排列及运行轨迹图,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感性的立体的九大行星图。然后,请大家分别谈谈对哪种天体感兴趣,为什么?想没想过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寻求自身发展的方向? 二、明确目标 1.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增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 2...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公输]公输

    教学建议 一、主旨概述 课文记述盘替楚国造云梯,准备去攻打宋国,墨子听到消息后连忙前去阻止。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表现了墨子临危不惧,智勇双全的性格。 二、结构内容 全文共22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放一段有关楼兰古国的录像),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片子是楼兰古国,它位于我国 的西北部,昔日的它,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商贾聚集,经济繁荣;今天的它,已被黄沙覆盖,一片荒芜。人们只能凭着那干枯的树木,光秃秃的沙丘,去想像它昔日的繁华与丰美。是沙漠夺走了它的美...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秃鹰之死|秃鹰之死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这是—篇关于环境污染问题的事理性说明文。作者从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潜在的核污染、泄露的石油等几个方面,说明工业“三废”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揭示了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条理清晰、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二、思路结构 文章开头以臭名昭著的“洛杉矶烟雾”杀死秃鹰的...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死海不死_死海不死

    教学建议 一、新颖巧妙的标题 标题“”,新颖、巧妙,引人入胜。“”中的两个“死”字含义不同,“死”与“不死”互相矛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死海的特征。全文围绕“死”与“不死”展开说明,先说死海的“死”(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再说死海的“死”(人不会被淹死,开发利用、出现生气),最后又说到死海的...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谁是最可爱的人_谁是最可爱的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 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 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战士们的崇高精神。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 本文真实地报...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中国现当代诗】第三册中国当代诗四首

    教学目的:了解一些中国当代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鉴赏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教学设想:在学生对诗歌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一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尤其是朦胧诗的特点。然后依次朗读、分析体会四首诗作,鉴赏诗人新颖丰富的意象,理解诗人复杂热烈的情感。当代诗在字面上没...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登泰山记的翻译]第三册登泰山记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第三册六单元的口语交际]第三册六国论

    一、教学内容通过指导性阅读,巩固掌握学过的文言知识,并通过对比的方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在通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古文阅读的鉴赏能力。二、教学安排1.课时:两课时;2.课型:宏观比较阅读方式。三、预习要求①通读全文,注意关键字、词、句的文言特点;②自...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小古文《雪》教学设计]《雪》教学设计5

    一、检查字词博识:学识丰富。美艳:色彩光泽鲜明好看。消释:消散。褪尽:全脱落了。凛冽:刺骨的寒冷。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二、朗读课文1、指名读2、分段读三、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思想(思考练习一)1、默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2、讨论:(1)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