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_哥白尼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1.了解历史性人物传记的一般知识。

2.学习选取典型材料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复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4.学习的首创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难点:

(1)选取典型材料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学习的首创精神和坚持真理、严谨科研的精神。

(3)夹叙夹议的方法。

解决办法:的生活时代和本文科学发现的内容与学生们的生活距离较远,所以不易引发学生自发的分析课文的兴趣。需拉近学生与内容的距离,引入课文分析,突破重难点。所以选定“科学发明”这个古今共通的主题入手,引发学生兴趣,以比较法认识的伟大及地动学说的伟大意义。而夹叙夹议的写法,则需师生共同研讨解决。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小发明活动。的发现意义巨大,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发明发现决不只是科学家才能做,只存在于高科技领域,任何科学研究都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例如,牛顿从落下树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从人入澡盆水溢出发现了浮力定律。这些都说明科学来源于生活,就在你身边。尝试创造则是使学生与找到共鸣的绝好途径,所以,课前,我们举行小发明展示会,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达到贯彻素质教育,锻炼多种能力的目的。

2.故事会,历史上像这样的科学家不胜枚举,要求学生准备一位科学家的一则生平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突出思想教育。

3.知识竞赛,本课知识较难,特别是突破夹叙夹议这一难点,有一定困难,因此采用知识竞赛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步骤 

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上一次布置大家利用你学过的科学文化知识,动手动脑,进行一项生活小发明,为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你们做了吗? (生答)下面请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发明,并给大家简单讲解。

(几位同学上台演示之后,师肯定)同学们的发明都很好,我想问一下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对,我们需要仔细观察生活,思考我们的需要,设法满足要求,既动手又动脑,容易吗?不容易,我们这么小的发明就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那么科学界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如火箭卫星的研制和发射,现代生物克隆技术的成功等等就更是困难重重,需要研究者耗费惊人的精力,经过长时间的钻研,忍受无数次失败挫折,甚至献出生命才能实现。能做到这样的人伟大吗?这样伟大的人的生活和精神值得后人记录和学习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的传记,了解他一生奉献于地动学说的研究,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事迹。(板书题目)。

(一)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齐读素质教育目标,(老师板书后强调)我们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既获得有关写作的知识——选材方法和夹叙夹议手法,又学到科学家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可贵品质。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顺结构思路,概括出的生平及其主要贡献。

(生答后归纳)本文介绍了的生平及创立地动学说的艰难过程,并特别写出了地动学说对人类社会发展和思想意识的变化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2.请几位同学复述课文,要求只重点说出主要事迹(即典型材料)而不必复述全部内容。教师应把“复述”看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化训练。应给学生以更多的练习机会。当学生复述时,教师可把有关的典型事迹,用精练的文字在黑板上板书,形成结构图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了的出生时间、地点和学习生活,以及创建地动学说的漫长艰难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3~4段)由叙述转为评论,高度评价地动学说对科学界和人们思想带来的巨大的震撼,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第5~6段)写给教皇写的信,体现了他坚持真理的精神,并用三个事例说明地动说最终战胜天动说,科学最终战胜愚昧的神权。

通过复述和列结构提纲,文章思路一目了然,且作者围绕写作主旨选取典型材料的写法也突现出来。作为科学家有众多的贡献,作者从天文学家角度入手写作,对其他内容不加赘述,使赞颂首创地动学说的伟大精神的中心明确突出。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细读品味。

(1)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在波兰克拉科大学

及意大利所处时代,最后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文中写了“当时的波兰处于文化生活极其繁荣的文艺复兴时期,克拉科大学也成为当时欧洲文化中心之一”,意大利是“欧洲工商业和艺术科学的中心”。对所处的时代作了介绍,对其曾就学的地方作了说明,实际是交代了产生地动学说的社会背景,使读者明白了,像这样杰出的科学家不是凭空出现的,他的学说是以那个特定社会为基础的,是地动学说的客观条件。最后一句说“最感兴趣的是天文学”,则是创立地动学说的主观条件,也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写地动学说创立过程的作用,是启下之笔。

(2)第2自然段中如何体现创立地动学说的艰难的,历时多长时间,为什么1543年才发表《天体运行》一书?

答:《天体运行》一书历时30多年才发表,的长期观测日、月以及各行星的运动,谨慎小心的进行论证,“务使他的理论能和实际观测相符合”。由此可见,地动学说的确立,是他长期实践的结果,表现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不畏劳苦、勤奋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

(3)第3自然段由前面的叙事转入评论,第一句承上启下,概括本段主旨为评价地动学说在科学界的伟大意义,即引起科学上的巨大革命。继而用“他带给人们……”“他教给人们……”“他首先告诉人们……”“他还启示人们……”四个整齐的句式紧凑的、完全的写出地动学说使科学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推动科学研究精神巨变,似人们的欢呼、鼓掌般节奏鲜明、语势酣畅,蕴蓄着激动喜悦的激情。

(4)第4自然段也以过渡句开头,点明了地动学说的另一个伟大意义,即给人类思想带来深刻的影响。文中用“极深刻”“推翻”“从未动摇过”“在实质上粉碎了”等词语准确有力地阐述了地动学说给人们意识的重塑。不仅如此,文中又引用了歌德的话,进行生动形象的证明,高度赞扬了地动学说伟大意义的无可比拟,也引出了科学与传统认识和宗教信仰的冲突,为下一段做出铺设。

判断下列复句类型,从而更准确的理解文章内容。

习题1: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 )

习题2:他首先告诉人们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类的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 ( )

习题3:的学说不只在科学史上引起了空前的革命,而且对人类思想的影响也是极其深刻的。 ( )

习题4:不管这些思想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是处于多么神圣的地位,还是从事实出发证明了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都按照同一规律运行。 ( )

习题5:因为地球如果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无数古人相信的事物将成为一场空了。 ( )

(5)出示布鲁诺被异端裁判所活活烧死在十字架上的油画,阐述科学与愚昧进行着长期的、血与火的较量,坚持真理的人不会畏惧酷刑烈火,科学也决不会因愚妄者的极力掩盖而黯然失色。它必将以摧枯拉朽的力量战胜愚昧,地动学说正是以科学的力量最终战胜了神权。

速读第5~6自然段,找出两种力量的较量,体会科学家们坚持真理,撼卫真理的气概。

答:科学一方:敢于直接写信给教皇,向宗教挑战,布鲁诺宁愿被烧死也要捍卫科学,伽利略70岁受严刑威胁仍不放弃科学观点。神权一方:教皇及其异端审判所残害科学家,查禁科学书籍,宗教革新者马丁·路德也污蔑是疯子,引证《圣经》上的话来批评地动学说。然而,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的力量战胜了神权,这是为等伟大科学家们勇敢、正真、执著的精神所奏响的胜利赞歌。

2.在逐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竞赛形式的问答式讲授,将分析进一步引向深入,并进而有重点的突破“夹叙夹议”这一教学难点 。

将全班分为男女两大组,不指定主要发言人,以便给所有同学以平等的机会,激发最大多数同学的参与热情。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形式,积分决胜负。推举记时员一名,记分员一名,并争得同学同意由教师仲裁。

第一轮必答题:

男队题: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答:第一部分为记叙,叙述了生平和创立地动学说的历程。第二部分为议论,评点地动学说对科学界和人们思想的巨大影响。)

女队题:第三部分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试举例分析。(答:第三部分是夹叙夹议,即边记叙,边评点论析。如第5自然段先记述给教皇写信一事,并具体引述信末铿锵有力的语言,然后即评论“这是一封科学向宗教挑战的信”,“可见他的革命精神和决心”。表明记叙事件是为赞颂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气概而叙的。再如第6自然段列举了马丁·路德、布鲁诺、伽利略三个例子,记叙了科学与神权激烈的斗争,最后评论到“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压抑的力量战胜了神权”,点出科学必胜的主题。总之叙中有议,夹叙夹议,叙为议铺衬,议为叙点睛。)

对这些必答题,同学不能一人答完整,全组齐心协力,互相补充作答更能调动积极性。

抢答题:

(1)是哪国人?(答:波兰人。)

(2)曾学过那些学科。(答案:艺术、数学、天文、医学、法律学、神学。)

(3)地动学说是最早提出的吗?(答:不是。早在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就有地球自转和地球及诸行星都绕着太阳转的学说。)

(4)具体解释什么叫天动学说,什么叫地动学说。(答:所谓“天动学说”是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围绕着地球转。这个学说由埃及科学家托勒密提出,后被基督教利用成为神学的主要观点。“地动学说”指通过具体观测发现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只是宇宙一个微小分子,它在不停的自转,带着它的行星围绕太阳公转,而太阳也围绕更大的天体运行着。这个学说冲击了神学的根基,受到神学的压制和污篾。)

(5)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答:告诉人们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类的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深人事物的本质。譬如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就不能让直觉支配,以为太阳等恒星都是绕着地球转动,而不去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太阳系内全部行星的运行。)

(6)《天体运行》从问世到被承认经历了多长时间?(答:从1543年到1822年,共经历了279年的时间。)

7.的地动学说通过哪一事件得到证实?(答:通过哥伦布环球旅行得到证实。)

第二轮必答题:

女生题: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在逻辑上有什么关系?(答:有因果关系。第一段交代求学经历,所处环境是文艺科学中心及他最感兴趣的是天文学等,都是创立地动学说的主客观原因,正是由于第一段的铺衬,才自然引出第二段对创立地动学说的叙述,所以,二者是因果关系。)

男生题:文章第三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关系是什么?(答:第5、6自然段是夹叙夹议,其中叙是文章开头记叙部分的延续,其中议又是文章中间部分的发展。这些,与前文遥相呼应,紧密相联,文脉贯通,体现出了作者严密巧妙的构思布局。)

(竞赛结束评出胜负,给予适当的表扬和点评。)

(四)总结、扩展

1.总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你对传记文章的写法以及对科学家和他的地动学说有了怎样的认识,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

(可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选材方法、的精神、地动学说的伟大意义等方面归纳,不需面面俱到,能说出一点两点就给予肯定。)

教师总结:本文介绍了一生对人类所做的巨大贡献——创立了地动学说,发表了《天体运行》一书的伟大事迹,赞颂了敢于打破传统观念,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论述了地动学说在科学上引起的革命及对人类思想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文章选材典型,语言严密,逻辑性极强,夹叙夹议,主题突出,值得反复品味。

2.扩展: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如一样严谨求索,奋斗不息的科学家举不胜举,请同学们把你搜集到的资料在课上交流,以丰富同学的信息,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及他们的事迹。

老师可适当插入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事例:

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布鲁诺所处的时代,的学说已开始广为流传,同时罗马天主教为反对全欧的宗教改革,恢复了宗教裁判所,建立了耶稣会,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召开了特棱特宗教会议,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布鲁诺为捍卫的学说,他同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和经院哲学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

布鲁诺不仅继承的“太阳中心说”,而且纠正了学说中的宇宙有限说指出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时间上是永恒的;宇宙既不可能有一个中心,也没有绝对的边缘;宇宙由无数星系组成,太阳只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中的一颗尘埃;地球环绕太阳转动,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它与其他恒星的位置在不断变动着。他的这种观点,是在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宇宙观,比学说前进了一大步。

布鲁诺应用自己的观点,来揭露教会的腐朽和僧职人员的无知,彻底否定了神的启示式,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传统。这就必然会遭到教会的残酷迫害。

1591年,威尼斯地方贵族乔凡尼·莫切尼戈(此人是教会宗教裁判所的密探)“邀请”布鲁诺到威尼斯来。这实际上是教会策划的阴谋。因此,当布鲁诺刚踏上威尼斯码头,就立即被禁闭起来。

罗马宗教裁判所在1600年2月8日,在圣阿格涅斯教堂宣读对布鲁诺的判决书。宣布他为不思改悔、顽固不化的异端分子,决定剥夺他的一切教职,革出教门,交世俗法庭处置。布鲁诺面对宣读判决书的法官,庄重宣告:“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到判词还要感到恐惧!”

1600年2月17日,世俗法庭的刽子手把布鲁诺带到处决地——罗马鲜花广场。他们把木块塞进布鲁诺的嘴里,剥去他的衣服,紧绑在火刑架上,在他的身上还绕了一道又一道蘸了水的绳子,以便湿的绳子经火一烤绷紧嵌入肉里。在整整七年监狱生活中,遭受严重摧残的布鲁诺,在刽子手旁,依然是那么坚强,毫不畏惧。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呼唤道:“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布鲁诺把自己宝贵的生命,无私无畏地献给了宣传真理,发展科学和树立新的世界观的斗争中。他的一生是同封建制度、教会统治和经院哲学进行殊死搏斗的一生。

在中国也不乏这种事例,如蔡伦造纸。

东汉造纸技术的提高,其中蔡伦的贡献最大。所谓“蔡伦造纸”就是说蔡伦在劳动人民发明和发展造纸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造纸工艺的事迹。

蔡伦任尚方令官时,负责皇宫内的手工作坊,专门为皇帝造刀、剑和其他好玩的器物。蔡伦又是个善于发明创造的人,他看到写字用的简牍太笨重,绢帛又昂贵,而当时已有的麻纸又不适宜写字,就下决心一定要造出一种既便宜又便于书写的纸来。

蔡伦先仔细研究了前人造纸的经验,知道了制造麻纸的原理就是把麻的纤维捣烂,压咸薄片,因为工艺很简单,造出来的纸就很粗糙。蔡伦想,如果把工艺搞得精细些,造出来的纸也许就会细腻而便于书写了。于是他开始把麻纸捣得很烂,压成很薄的纸。这样,纸是比较细腻了,但还是不够理想,因为麻里还有不少粗纤维捣不烂,所以做成的纸仍然不适宜于写字。而且,把能织布的麻用来造纸,成本也不便宜。

蔡伦进一步想,麻能做纸,是因为它有纤维、那么破布、破鱼网、树皮、麻头等不值钱的东西,也都含有纤维,是不是也能用来造纸呢?于是他又动手去做试验。他把破布、破鱼网、树皮、麻头等东西收集起来,先泡在水里,洗去污垢,再放在石臼里捣烂成浆,然后压成片,做成纸。这样用不值钱的东西来造纸,纸是造成了,成本也降低了,但是先前的缺点还存在,仍然有一些捣不烂的纤维混在里面,做本的纸还不够光洁,还是不适宜写字。

为了把纤维捣得更烂,使做出来的纸更加细腻光洁,蔡伦又在造纸用的破布、破鱼网、树皮、麻头等原料中加进了带腐蚀性的石灰等一起放在石臼中舂捣。结果,不但原料捣得更烂了,而且还意外地出现了漂白的作用,使得捣成的纸浆变成了白色。

蔡伦坚持不懈地进行改进,他把捣烂的纸浆兑水调稀,放在一个大槽里,然后用旧帘子去捞浮在上面较细的纸浆,等细帘子结了一层薄薄而又均匀的纸浆以后,把它晾干,揭下来就成了一张洁白细腻的纸。这样蔡伦改进造纸技术终于获得了成功。

公元105年,蔡伦把他监造的第一批纸献给了汉和帝,受到了和帝的称赞,和帝叫蔡伦继续改进,扩大造纸的规模,造出更多更好的纸,并把蔡伦的造纸术向全国推广。

(五)布置作业 

讨论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讨论小组合作完成第三题,组织班内展览。

答案:一、1.提出地动学说主要依据毕达哥拉斯学派有地球自转和地球及诸行星绕着太阳转的学说。此外,他更依据自己30多年谨慎而小心的观测。2.的地动学说推翻了天动学说,转变了人们上帝创造万物的荒谬宇宙观,为唯物主义的科学宇宙观奠定了基础。本章除直接评论的巨大贡献外,还引用了歌德的话,形象的赞扬了这一贡献给人们思想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引用歌德的话,用“从来没有”“天翻地覆”“倒转过来”等词语有力揭露了天动学说的反动性,欺骗性,更深刻地说明了地动学说的伟大意义。给教皇信中的话,显示他敢于向当时在欧洲有至高无上权威的教皇挑战,实质是“科学向宗教的挑战”。这既表明了的“革命精神和决心”,也表明了他对愚昧神权的篾视以及这场斗争的艰难和残酷。

(六)板书设计 

竺可桢


六、参考资料

1.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欧洲文艺和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14~16世纪),16世纪的资产阶级史学家认为它是古代文化的复兴,因而得名,最初始于意大利,以后扩大到德国、英法等欧洲国家。在14~15世纪,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已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文化上也开始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当时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反对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反对作为神权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教条。因此,在自然科学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在资产阶级政治上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文化、艺术上也有个了许多杰出的成就。

2.和《天体运行》

出生于波兰的一个商人家庭。1506年,他从意大利返回波兰以后,在黑耳斯堡担任主教的医生。他在这时写成了《天体运行》的初稿,后来根据其中的基本观点又用拉丁文写成一篇《浅说》,并抄赠给自己的朋友。1510年,他在弗洛思教堂任职,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很小的天文台,坚持进行观测。1539年,德意志威丁堡大学教授雷悌卡斯根据的手稿,写了一个提纲,征得同意后,取名为《初谈》,于次年发表。由于朋友的鼓励和雷悌卡斯的敦促,才托好友基塞把手稿交给雷悌卡斯到纽伦堡去复印。1543年7月26日,在停止呼吸的前一小时,才看见印好的全部作品。《天体运行》(旧译《天旋论》共六卷:一卷论太阳居宇宙中心,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行;二卷论地球自转;三卷论岁差;四卷论月球的运行及日蚀、月蚀;五、六卷论五大行星。

3.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他出身于德国一个矿主家庭。早年在爱尔福特大学攻读法律,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毕业后又研究神学,曾担任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发售了一种“赎罪券”,说是购买此券可以赎罪,以此捞取大笔金钱。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了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否定教皇权威,认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行教会规条,而在于个人信仰。他的改革主张,反映了当时市民的要求,在宗教改革初期起了一定作用。

4.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

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天动学说,即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天地两层:地是球形,处于宇宙中心,地球以外是天层。天层又分为九个等距的层次,即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原动力天。由于“第一推动者”上帝的推动,恒星天才动起来,并带动着其他天层的运动,只有地球不动。公元二世纪,托勒密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天动学说,用“车轮”, “偏心圆”和“对称点”三个概念的结合来描绘天体运动,又大大地巩固了天动学说的统治地位(辛可《和日心说》)。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4691.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