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设计余映潮】《藤野先生》教学设计4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13-01-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点:
1、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3、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设想:
1、本文教学重点是讲清“形散神聚”这个特点,可以通过完成“预习与思考”的练习题了解“形散”这一特点;教师着重分析文中所选材料的内在联系,讲清“神聚”的特点。(“研讨与练习2”1——4题都是围绕这个知识点设计的)
2、对于文中难懂的句子,要简明扼要的讲清其中含义。
3、加深对鲁迅的认识。
第一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及相关知识。
2、简介本文出处及写作背景。
3、排除字词障碍。
4、初读全文。
教学重点:
1、简介写作背景。
2、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难点 :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从复习已学过的鲁迅作品入手)
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小说:《社戏》              ——《呐喊》
《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实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散文的内容实际。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其中的一篇,它的创作思想不可能游离于《朝花夕拾》之外。
二、题解:
1、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2、写作背景:
(1)鲁迅留学日本情况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26年10月12日写此文于厦门大学。
(2)清国留学生的情况
都是一些纨绔子弟,只为享乐。
三、生字:
yīng     fēi      màn      jiàn      wǎn       jì    
樱     绯    烂 熳       鉴       宛        髻  
yì     yàn     lú huì    yù gěng     yì yang dùn cuò
驿      咽     芦 荟     芋 梗      抑 扬   顿 挫  
 pōu     jī       xùn        nì      lòu     jié 
剖      畸       逊        匿       漏     诘  
qī     yǎo      huì       piē          wù tòng  jí
凄      杳       诲     瞥     深   恶  痛  疾
四、解词:
    油光可鉴    标致    精通时事  
抑扬顿挫    掌故   模胡   
落第不逊     匿名   诘责 
托辞         凄然   杳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六、布置作业 
预习与思考:一、二
生字词各写三遍
第二课时
理解赏析课
教学目的及重点:
1、精读课文,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材的。
2、理清结构线索,分析理解以时间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生字
2、解词
二、精读课文
三、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的原因。
第二部分: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从相识到相处到离别,通过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一层:写往仙台途中受到的“优待”。(这一层写作者在仙台的表现,与上文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层:记叙与藤野先生相识和相处的几件事,多方面的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第三层:写作者弃医学文的原因。(两个事件各有侧重:前者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后者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但都激发作者立志报国。)
第四层: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四、自读课文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分析课文内容,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二、分析第一部分:
1、朗读
2、分析:
1)本文开头一句有何作用?
——表明对东京的失望之情。“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由“这样”
二字引出下文的描写。
2)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清国留学生”的生活的?
——用比喻、反语等修辞,辛辣的嘲讽“清国留学生”,抓住人物特征来描写其丑态。
3)作者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作者以及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中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糜烂庸俗的生活。他们白天迷恋樱花,并把象征种族压迫的辫子弄成各种花样,不以为丑,反以为美;晚上则学跳舞,震得地板咚咚响,造成“满房烟尘斗乱”。通过这些描写,清楚的表现了这批“清国留学生到日本留学的目的。他们是属于“速成班”,根本不想学什么本领,纯粹是为了镀金,回国后可以求得一官半职。这种人的生活态度与鲁迅正好相反。鲁迅到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他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表示要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献给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3、小结:
这也是作者要离开东京的原因。同时,这部分通过对东京的失望,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思想,也间接的反映了藤野先生可尊敬、可怀念的原因,而这种辛酸与隐痛,正是他忧国忧民的反映。
三、分析第二部分(理清线索):
本文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写了若干人,又叙述了几件事,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方法把这些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的呢?这就是文章的线索。(附板书)
板书:
本文的线索——明暗两条线索融合(暗线是明线的基础,是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感情基础)

明线(时间顺序)                                      暗线(爱国思想)
             清国留学生   白天漫步花下                  痛恨现状
认识先生前  的生活      晚上学跳舞                    爱国爱民
经过“日暮里”“水户”
 
             受到特殊优待(一层)           
先生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       学 
             相识相处   先生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           
与先生相处   (二层)   先生询问中国女人的裹脚           
                        先生对“我”上解剖实习课的关注   医
受先生教育              匿名信事件                         
课上看枪毙中国人的幻灯片
思想转变 
(三层)
告别(四层)

离开仙台  收藏讲义及寻找讲义                   从
离开先生后   从未联系  将先生的照片挂在墙上
时时想起                                       文
主要人物——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生活简朴,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学者。
主 题——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他深切的怀念,追述了自己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全篇充满着爱国主义感情。
四、作业 
研讨与练习四
第四课时
分析总结课
教学目的:
1、分析人物,学习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2、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3、分析练习,进一步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二、分析人物:
1、作者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的?
 ——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他的外貌特征。写他“黑瘦”;“戴着眼镜,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有顿挫的声调开始讲课
2、作者是通过几件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的?
1) 检查并修改“我”的讲义——认真、负责
2) 纠正“我”绘制的解剖图——治学严谨、要求严格
3) 对“我”上解剖实习课的关注——高度的责任感和诚恳热情的态度
4) 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治学严谨
以上几件事,不只是体现了一个教师学者应有的作风和品德,更表现出了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三、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
2、明线和暗线同进的叙述方法。
3、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格。
4、语言朴素含蓄,精练深刻。
四、分析并完成“研讨与练习”(参P.70 )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4605.html

  • 《阿里山纪行》原文|《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仿照示例,以“江上白帆”开头写一句话示例: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江上白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开头陈述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春酒》赏析|19《春酒》说课教案

    03一.说教材《春酒》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以民俗为主题和主要内容,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民俗更是异彩纷呈,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族文化。《春酒》一文是通过故乡特殊的春酒风俗,表达了思乡的主题。笔触细腻,有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学习本文,不仅让我们...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_阿长与<山海经>

    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教 材 分 析概述重点难点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藤野先生》——鲁迅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文章重点叙述了自己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追述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2021_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纪念白求恩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议论文。纪念是为了学习,因此学习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全文的一条主线。二、重点、难点   1.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2.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三、教学方法  采用以...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翻译|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认识“铭”“说”两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作者高尚的情操。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从文中获取启示,并对自己的处世观点、态度的再认识。课时安排...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答谢中书书》教学案例]《答谢中书书》教学案

    张笑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背诵短文《答谢中书书》。  2、赏析景物描写,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验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感知景物描写方法,体验归隐情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教师提问所学的写山水的古诗导入,让学生吟咏从而体会作者...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600字]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复习

    第五单元作文训练 扩写·改写《石壕吏》 共2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写作课主备课人 学习目标1、 了解“改写”主要方式及基本要求。 2、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巩固人物描写的方法。重点难点1、 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仍要体现原文的基本精神,...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大雁归来|大雁归来

    利奥波德教学目的1.说明的对象和特点。2.体会本文的生动描写。教学重点、难点1.对象的特点。2.生动描写。3.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xi3) 雾霭(ai3) 窥(kui1)探 缄(jian1)默 狩...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 [课文《蜡烛》]《蜡烛》同步练习1

    ●活动与探究一、写作活动1 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2 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1 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

    发布于:2013-05-1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