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_谁是最可爱的人

八年级语文教案 2025-11-1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
2.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和战士们的崇高精神。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本文真实地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二、结构内容
这篇通讯通过叙述志愿军战士的三个典型事例,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崇高思想境界,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热情地赞美了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一个事例是松骨峰战斗,具体体现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神圣任务,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与敌人顽强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战士们意志的坚忍刚强。第二个事例是马玉祥火场救朝鲜儿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不仅体现了战士们品质的纯洁高尚,而且具体体现了对朝鲜人民的援助。为了展示他们崇高精神境界的思想基础,又写了第三个事例:雪中话苦乐,揭示了战士们的幸福观、苦乐观,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战士气质的淳朴谦逊,胸怀的美丽宽广。三个事例共同揭示"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个中心,表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两个事例,从对敌人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的角度表现,第三个事例,着重揭示战士的心灵美,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基础。记叙每个事例之后,都有自成一段的集中的抒情议论,感染读者,使读者的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三个事例以后的抒情议论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使读者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写作特点
1.主题鲜明,选材典型
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主题,在文章中表达得极为鲜明突出。首先,标题以提问的形式直接切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文章的第一部分,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扼要地明确地指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概括地写出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可爱,给读者一个总的认识。文章的第二部分具体生动地记叙了三个典型事例,即松骨峰战斗、火中救朝鲜儿童和雪中话苦乐,深刻地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他们的高贵品质。文章的第三部分,在具体事例叙述的基础上再一次强调主题,并向读者提出了热烈的希望和要求:要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要爱我们最可爱的人。
2.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这篇通讯在安排处理材料上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剪裁得体。如松骨峰战斗要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文章只选取这个战斗的核心部分,至于投入战斗前的如何接到命令,如何作战前动员,如何行军等都裁去了。这个连队打到最后怎样了,后续部队又是如何接替他们堵住敌人的,也都裁去了。文章恰当地运用剪裁不仅可以更集中地表现主题,而且也使文章更加精练。
详略得当。文章的详略安排也是表达主题的需要,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更鲜明。如写松骨峰战斗,作者详写战斗任务的艰巨:兵力少(一个连),时间紧(志愿军"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环境险("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顽敌凶("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同时详写了激战后战士们牺牲的各种姿式:"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摁倒在地上的,……弹体上沾满了脑浆……"这些详写都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前者突出他们不怕困难,蔑视敌人,后者突出他们奋不顾身,英勇顽强。与此相反,战斗经过却写得较略,既避免了简单重复,又使文章紧凑,不拖沓。
3.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以记叙为主,穿插着议论、抒情。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抒发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又以"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设问作为记叙、议论的中心,接着用-个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风貌、从品质、意志、气质、胸怀四个方面进行高度评价和赞美。为文章具体事例的叙述作了思想认识方面的提示和感情的铺垫。第二部分,文章以记叙为主,具体叙述了三个典型事例,在叙述完每一个事例后,文章都穿插了议论、抒情。这些议论抒情,既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第三部分,作者告诉人们要珍惜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没有用单调枯燥的说教,而是用朋友的恳谈来启迪人们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quot;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四、背景介绍教学建议
这篇通讯的发表时间距现在已经有40多年了,对于当代的初中学生来说,"抗美援朝"这一段历史是不熟悉的。因此应该做适当的背景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放映电视系列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中的有关部分,借助多媒体对"抗美援朝"做一些背景介绍;如无条件,教师可依据有关资料做简要介绍,以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朗读教学建议
把这篇人物通讯当成英雄事迹来教,当成抒情散文来教,让文章内在的炽热情怀和崇高精神去打动学生。因此,要抓好朗读,最好是老师的范读。教师要读出激情、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这样可以达到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其效果肯定比放录音带好。

六、复述课文教学建议
这篇通讯通过三个事例刻画了志愿军的英雄群象,层次原本就非常清晰。三个事例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建议通过复述故事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复述前应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思考说什么,按什么顺序说,用什么方法说,关键词语是什么等内容。这一过程,实际是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对课文提供的语言信息加工的过程,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时

重点:掌握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的特点。
难点:学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人物通讯,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及层次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
教师组织学生简要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活动:找三名同学分别复述课文中的三个事例,并分别给这三个事例拟小标题。
一方面为了让学生熟悉课文,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复述内容,学生进一步体会三个事例的选材角度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分析第一部分
学生活动:
齐声读第一部分,思考:
⑴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以什么为主?
⑵第二自然段设问的目的是什么?
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志愿军的特点?
明确:
⑴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作者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抒发了在朝鲜战场上的感受。
⑵第二自然段设问的目的在于表明作者的观点引起读者注意: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⑶作者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面貌,即品质--纯洁和高尚,意志--坚韧和刚强,气质--淳朴和谦逊,胸怀--美丽和宽广。

(四)分析三个事例。
⒈ 师范读第一个事例。(播放抗美援朝歌曲,如《英雄儿女》《志愿军战歌》等,营造一种悲壮的气氛。)

⒉学生活动:听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第一个事例。
⑵第一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明确:
⑴第一个事例:松骨峰战斗。(板书)
⑵这个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板书)

⒊请一朗读好的学生朗读第二个事例。

⒋学生活动:听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第二个事例。
⑵第二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明确:
⑴第二个事例:火海救儿童。(板书)
⑵这个事例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板书)

⒌请一朗读好的学生朗读第三个事例。(播放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烘托气氛。)

⒍学生活动:听读、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⑴用简明的语句概括第三个事例。
⑵第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⑶第三个事例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姓名,是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确切的要求呢?
明确:
⑴第三个事例:雪中话苦乐。(板书)
⑵这个事例充分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板书)
⑶符合,因为事例是真实的,三问三答是确切的。没有上述交代介绍,表明无名战士正是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代表,他说的话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⒎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作者在朝鲜前线采访中,收集了一百多个生动的事例。但经过反复的筛选,为什么最后只用了这三个事例?
明确:因为作者选取的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情感。即对侵略者的恨,埘朝鲜人民的爱,以及他们的苦乐观,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三个典型事例中,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面,有战地日常生活,都是具有代表性、最能说明志愿军英雄本质的事例。三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全体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本文要表现的主题,所以作者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来写,这正是本文我们要学习的写作特点之一。

⒏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三个事例的顺序可否调整一下?请谈谈你的意见。
明确:不可调整。因为志愿军出国作战,首要的使命是打击侵略者,"松骨峰战斗"理应放在首位。狠狠打击敌人是因为同情热爱朝鲜人民,"火海救朝鲜儿童"是这层意义更直接的体现,因此,放在第二位。两个事例,一爱一恨,深层的思想基础是什么,在"战士三答问"的事例中揭示出来,最后这个事例是更深层的展开。三个事例不孤立,从内在联系看,必须按现在的次序排列。

⒐学生活动:指导学生精读三个典型事例的段落,讨论,
作者在记叙三个事例的同时,还穿插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明确:作者在记叙三个事例的同时,还穿插运用了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10.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第8段、12段、14段,在朗读中体会抒情议论的作用。
教师小结:
三个事例选得很好,三个事例写得也很好,但只这些还不够,文章还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三个事例是基础,议论抒情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阐发升华,使读者更深刻的了解事例意义。

⒒学生活动:请朗诵好的同学领读,再集体齐读第三部分。着重思考:
⑴末段与开头的关系,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末段点明了中心,概括地回答了开头所提出的问题。全段先用一组排比句,描绘了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图景,然后提出设问,激起读者思索,并作出肯定回答:正是战士们在朝鲜奋不顾身地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最后一句意在使读者从具体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的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

教师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巧妙组材;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其中第一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第二点是本文的学习难点,希望同学们用心去体会,在以后的写作中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三)总结、扩展
⒈学生归纳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⒉完成扩展资料中的延伸阅读。

(四)布置作业 
全文三部分,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以抒写感受为主,第二部分以记叙典型事例为主,第三部分以抒情、议论作结。这样安排,以感受揭示主题,以事例表现主题,以抒情议论升华主题,因而集中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探究活动

资料搜集与讨论
收集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典型事迹的资料,准备举办演讲会,用"最可爱的人"的英雄行为和崇高精神来教育、鼓舞当代青少年。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yuwenjiaoan/164589.html

  • 【《苏州园林》板书设计】《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设想 1.安排两教时。 2.《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因此领会作者的整体构思和语言特色应作...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五人墓碑记ppt_第三册五人墓碑记

    、 教学目标 (一) 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二) 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三) 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二、 难点、重点分析(一) 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是什么?(二) 本文与其它墓碑记有什么不同?(...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

    教学重难点: 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教学设想: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营造氛围,指导方法 上课的两条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来...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伶官传序朗读】第三册伶官传序

    如果说阅读如同解牛,那么就应该是那位庖丁。自渎课文《伶官传序》,头绪复杂,史实众多,在一节课里处理难度很大,必须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翻阅《疱丁解牛》,目光扫过其中的语句:“依乎天理,批大窽,导大卻,因其固然……”我的心忽然一动,我不也应该找准一个进刀的窽卻,才能在复杂的“牛体”中运用自如、游刃...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评价_《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秋晓 学习目标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二、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三、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教学重点: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二、这篇文章字面并不难懂,但作者流露于笔端的感情不易把握...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核舟记》板书设计_《核舟记》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 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 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设想 1 这篇文章语言十分简练。全文433字,既概括地介绍了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更具体地说明了核舟雕制的精妙;形象逼真,核舟上雕...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我为什么而活着主要内容_第三册我为什么而活着

    (上课,师生问好)师:人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有生必有死,生死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给出答案的问题。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思索、探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我为什么...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周星期二) 第 一 课 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020|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勤业中学 王庆华一、单元教学目标 :1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能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话。2 欣赏散文优美的语言,体味课文表达的真切感情。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中华,热爱世界的情感。3 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4 学会如何向别人介绍当地的景物。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小...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 高尔基《海燕》教案|《海燕》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

    发布于:2025-11-1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