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小学古诗】《岳阳楼记》学习要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2012-12-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参】

《岳阳楼记》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滕( ) 谪( ) 郡( ) 赋( )
霪( ) 霏( ) 冥( ) 谗( )
芷( ) 汤( ) 汀( ) 怡( )

2、通假字
百废具兴 具:jù 俱,全部。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嘱,嘱托。

二、解词
百废具兴 兴:兴起。
属予作文以记之 之: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前人之述备矣 备:完全、详尽。

学习本文
1、文章第一段记述了什么事?写了岳阳楼的什么?
记述作者撰写此文的理由:应滕子京的托付而撰写。这段写岳阳楼的重修、增刊。

2、这段为什么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以及他到任后卓有政绩?
作者特意先写滕子京被贬谪降任,这不仅是在记述此一事,更是暗写自己内心对此之愤懑不平;写滕子京到任后短期内就有政绩,表明了作者深怀情谊对朋友称誉,慰勉。
从全文看,先记述此一事与后面的抒情议论有关系。若无此,后文之抒情议论会显得淡然无由。

3、第二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
第二段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壮阔湖景,提出一个看法。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大观也。”描写登上岳阳楼看到的洞庭湖中的壮丽景色。那宽广无边的洞庭湖,包含远山,吞容长江,湖水浩浩荡荡,漫漫无涯,早晨阳光照耀,傍晚云翳笼罩,万般景色,美不胜收。②“前人之述备矣……得无异乎?”即景出意,提出看法,领起后文。“唐贤今人”登临岳阳楼,观赏湖景,吟诗作赋,已是篇什丰盛,描绘详尽;然而,负屈被贬的官员,坎坷失意的诗人,登楼观览这“气象万千”的湖景,能不自有感触,别出新章吗?这就引出文章后面的内容。

4、第三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这段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以及“迁人骚客”登楼睹此的伤感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若夫霪雨霏霏……虎啸猿啼。”描写久雨阴晦,洞庭湖上风疾浪翻,满目萧瑟凄凉的景象。②“登斯楼也……而悲者矣。”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生伤感之情。
这段所写是上段所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一种情况。

5、第四段写什么?包含几层意思?本段的内容与前文有何联系?
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览之的喜悦心情。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至若春和景明……此乐何极!”描写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洞庭湖中一派明丽动人的景象。②“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描写“迁客骚人”临此景而心旷神怡,陶然而乐之情。
这段所写是前文所言“……得无异乎”的另一种情况。

6、第五段写了什么?这段内容为什么重要?
第五段直抒作者胸臆,砥砺友人同道。作者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以“古仁人”为楷模,忧国忧民),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段包含两层意思:①“嗟夫……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展示“古仁人”高尚坚毅的思想品格。②“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明示志向,砥砺友人。
这段的内容极为重要,全文主旨在此。前文言“迁客骚人”之悲,之喜,是为了与本段所言“古仁人之心”作对比,以更加鲜明地肯定本段表明的以“古仁人”为楷范的诚笃主张与坚定志向。

7、文中写了几种人的思想感情?作者属于哪一种?
三种人:因己而悲者;因物而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者。作者属于第三者。

8、全文表明的观点是什么?
表明观点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测试

1.文言词语中红色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
A.腊之(là) 拂士(bì) 宫阙(què)
B.琼楼(qióng) 社稷(jì) 啮人(niè)
C.若夫(fú) 绮户(yǐ) 隳突(huī)
D.属予作文(zhǔ) 谪守巴陵(zhé) 数言欲亡(shù)

2.下列句中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连月不开(放晴) 春和景(日光)明
B.长烟一(全,都)空 把(持,执)酒临风
C.增其旧制(规模) 去(离开)国怀乡
D.薄(少)暮冥冥 吾谁与归(返回)

3.下列句中红色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C.前人之述备矣 或异二者之为
D.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4.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上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B.《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
C.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唐宋八大家”之一。
D.“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一幅题岳阳楼的名联。

参考答案

1、 B
解析: A项中正确读音应是“腊之(xī)”; C项中正确读音是“绮户(qǐ)”; D项中正确读音应是“数言欲亡(shuò)”。
2、D
解析:D.薄(迫近)暮冥冥 吾谁与归(归依)
3、C
解析:A.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
B.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往,通向)
C.前人之述备矣 或异二者之为 (都是助词“的”的意思。)
D.不以物喜(因为) 属予作文以记之 (来)
4、D
解析: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虚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5、C
解析:C.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中考解析

1、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本段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2)写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
答:

(3)下列红色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指朝廷) B.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
C.先天下之忧而忧(然而)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

【考点】:阅读文言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选文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中的“先”、“后”都是意动用法。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是: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不因外物之忧、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
(3)答案为C项。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C项“先天下之忧而忧”中“而”的意思并不是转折连词“然而”,应该是表示顺承的连词,可以译为“就”。

2、翻译文言文句子,有错误的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并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禽兽的变化能有多少呢?不过是让人耻笑罢了。
D、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考点】:重要语句的翻译
【分析】:答案为C项。句中的重要词语“变诈”“笑”等翻译不对,全句的正确翻译是: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banianjixiaceyuwenjiaocan/3281.html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在结构上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 组歌(节选)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1.浪之歌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春酒

    课文研讨一、整体感知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但这不是单纯的回忆。童年,在她的文章中已经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辉,已是达到“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生境界。儿童圣洁的心灵,美好的生活情趣,在她的文章中毋宁说是一种对人性的讴歌和向往,尤其在龌龊现实的映衬之下,琦君笔下的童心童趣更几乎是...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醉翁亭记》PPT】《醉翁亭记》学习要点

    〔一〕 本文作者写作技巧很高,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景物描写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写景还是记游,都使人感受到山间景色的优美和人们游宴的快乐,还使人感到它蕴含着作者官场失意的抑郁心情,和他愿意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这些内容的理解,是从对文章的字、词、句、篇章的阅读理解入手的,但不能仅凭简单的表面...

    发布于:2012-12-19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小石潭记

    课文说明一、整体感知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儒道合一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儒道合一。有的表现为外儒内道,有的是外道内儒;有的是先儒后道,有的是先道后儒;有的却是穷时则道,达时则儒……很少有真正的儒家或道家。东晋的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归隐田园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似乎应该是以道家为主。但是,关于陶渊明是儒是道,历来就有不同看法...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有的人》作者资料】苏教《有的人》资料

    【小资料】 一、作者。 臧克家(1905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193O年考入青岛大学,得到闻一多先生直接帮助和鼓励,更热衷于新诗创作,和陈梦家同为闻一多先生培养出来的诗人,被人称为“闻门二家”。他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1933年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1934年出版...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小石潭记》学习要点

    《小石潭记》 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在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年轻的政治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但不久遭到迫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义教语文八下教学用书: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科海泛舟

    一、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2.引导并帮助学生深入、全面认识科学,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3.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二、教师准备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 肖复兴《我的母亲》_《我的母亲》学习要点

    《我的母亲》 关于作者: 胡适(1891~1962),近代思想家,现代诗人、学者,提倡白话文。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发表《文学改良刍...

    发布于:2012-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