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发展的四个等级】关于发展等级(四)——见解新颖,材料新鲜
【jiaoan.jxxyjl.com--语言运用】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晋代陆机曾经用形象的描绘来比喻诗文的创新。为什么要创新?“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这是你的文章区别于他人的文章的需要,这是你的文章好过他人的文章的需要。“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怎样创新?要从生活出发,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脱弃陈骸,自标灵采”,以自己的高见卓识和精妙的构思,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转益多师”,广为借鉴,“吐糟粕而吸精华,略形貌而取神骨”,但不能依傍古人,“寄人篱下,而窃其余唾”。“创意造言,皆不相师”。吐故纳新,方能卓然自命。
高考作文的创新体现在文章的哪些方面呢?《考试说明》列出了三点: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1见解新颖
高考作文的见解新颖,指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不蹈袭他人。这里的“新”是相对的“新”,作为一个高中生,又是在考场上,不可能创造出多么高深的理论,只是相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要求你的见解与他人有所不同,有独到之处。
“见解新颖”也就是要求立意创新。立意创新的技法如:或正面肯定,挖掘闪光点,平中显奇;或逆向思维,反弹琵琶,求变出新;或多向思维,纵横比较,独辟蹊径;或辩证剖析,推论因果,入木三分等等。
1997年高考作文《反弹“见风使舵”》一文提出:“‘见风使舵’都坏?不随风使舵,船岂不要翻?所以,我认为要具备‘见风使舵’的能力。”见风使舵是一个贬义词,比喻看情势或别人眼色行事。这篇文章运用反弹琵琶的技法,对这一成语的一般用法加以否定,赋予新意,在后文分析中强调使舵时关键要看准是什么“风”。1999年的高考作文大多数同学都对记忆移植持肯定态度,持否定态度的同学大多也说不清较具体的理由。某同学却能从道义、法律、科学、宗教等方面分析记忆移植成功后的问题:“如果你面对一个陌生的面孔和你爷爷的大脑,你将如何处置?——是不是亲热地叫‘爷爷’呢?”“如果把人脑移植到猴身上——法律不会不管吧?”这里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思考得深且细,有很强的说服力。2001年高考作文《找回诚信》写的是雨中送伞的小事,却没有按常规思维歌颂助人为乐,而是写小男孩为了证明自己做了好事索签名,为了凑足十件好事期末当选三好生而雨中送伞,鞭挞了现实生活中不诚信的现象,立意不落俗套。
1991年的高考小作文题目是把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当年参加高考的同学大多把圆想象成篮球、太阳、镜子、扣子、脸蛋等,而有个同学却写道:“我的知识面小得如同一个小小的圆圈,而它的周围是浩瀚无边的知识的大海。”这样的立意就有创新。2001年的高考作文是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很多同学都只能停留在“应该”和“不应该”的简单讲道理的层面上,而有一个同学却这样写道:“无论和别人约定,还是和自己约定,我们都需要一种以生命践约的勇气。”这样的立意就使文章的思想境界提高了。
2000年高考作文答卷《见智见仁》一文不像一般考生那样仅仅停留在印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上面,它还能进一步推论因果,发表独特的见解:“见智见仁是一种智慧”,“在生活中,对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横切纵剖的理解,往往使人更热爱生活”。这里作者认为一个人因为有了智慧才能见智见仁,发人所不发;见智见仁这个结果又能作为原因导致一个新的结果——更热爱生活。该文推论因果,环环相扣,见解独特。
“见解新颖”要求同学们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较强的分析能力。我们要多读一点理论文章,提高认识水平。如读哲学著作,在作文中对事物作辩证分析。我们还要注意社会上的思想动态,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调整情况,用新的眼光看待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
2材料新鲜
高考作文百万人同题而作,选用新鲜的材料,才能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李渔《闲情偶寄》里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做到材料新鲜的方法很多:或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或推陈出新,旧料翻新;或跨越时空,驰骋想象;或写出独特经历,或反映时代印记等等。
例如2000年有一篇高考作文《生活的万花筒》就采用了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该作文叙述一个名叫亨利的人的故事。亨利在一所中学守门二十年后被解雇,从开热狗店起家,再投资办面粉加工厂,最后成为拥有百万巨资的“亨利食品公司”董事长。故事本身并不新奇,但文章用了较多笔墨写亨利“喜爱摆弄万花筒”,“并送给同学们一些”,特别是在文章结尾处写道:“他拿出自己喜爱的万花筒,放在眼前转了转。‘你们吃惊了吧!其实生活就如同这万花筒一般,转一转就会得到不同结果,转得越多就越新奇,不是吗?’”这篇作文选用万花筒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细小事物作材料,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主题。万花筒这个材料的选用就是这个考生的聪明之处。2001年一考生选材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篇题为《听课记录》的作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实录了一堂小学二年级的课。在课堂上老师原想教育孩子们诚实做人,但当老师鼓励孩子们“勇敢地站起来承认错误”时,孩子们却纷纷述说着一件件上级领导检查时教师要他们说谎的事情。从小课堂反映大社会,针砭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做假”现象,发人深省。
再如2000年一篇高考作文《换个角度看问题》中有这么一段话:
记得《读者》杂志上有关于这样一个小姑娘的故事。有一天,小姑娘心爱的波斯猫得了病死掉了,她站在窗子前边看佣人们土葬她可爱的小猫,伤心得大哭起来。小女孩的外祖父走过来,为她打开另一扇窗子,说:“孩子,为什么不看看这扇窗子外有什么呢?”小女孩就走到另一扇窗子前,这时她看到的是家里的园丁正在为那些漂亮的玫瑰花修剪枝叶,小女孩很快忘记刚才的悲痛,快乐得笑了起来。那时候读这样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想:小女孩的外祖父还真有本事,懂得为她去开另一扇窗子,让她快乐起来。真的,老人也就是善于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并教会他的外孙女看问题换个角度而获得快乐的。
这里作者选用平时读书积累来的旧材料翻出新意,阐述观点,言简意赅。这篇作文得满分与这则新鲜有趣的材料的选用关系极大。
1999年高考作文《为三毛立传》一文运用了跨越时空、驰骋想象的手法来选材。全文如下: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为三毛立传。
也许我的语言太过贫乏,没有她的细腻、朴实;也许我的思想太稚嫩,没有她的深刻,独辟;也许我的经历太简单,没有她的复杂、丰富。这么多的也许使得我没有能力为她立传,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要将她的记忆移植在我的脑中,将她的记忆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再现她的思想,她的经历。
我要为三毛写一本传记,将她童年时的孤僻、苦恼与欢乐统统记录下来,将父爱、母爱、一大家人对她的爱记录下来。也许无法生动地描述,但我要翔实地记载,让读者了解她的童年,从中读出童年的三毛。
我要为三毛写一本传记,将她的求学经历再现出来,将她对文学的热爱表现出来,将她在异国他乡创作无数篇章的灵感写出来,将她的创作之路呈现给大家,让大家感受文学中的三毛。
我要从她的记忆中找出她在异国他乡的经历,写进她的传记中。我要写出她随丈夫辗转各地的经历,写出她心情的骚动与平静,悲伤与兴奋。我要写出她在撒哈拉沙漠中“为那哭泣的骆驼的悲哀,为那沙漠女子的心痛”。我要写出她在海边的冥思,在大建筑前的心情,在家中的平静。
我要从她的记忆深处找到她对荷西的爱,对父母的爱,找到荷西逝世后的悲痛,找到看到母亲悲伤、蹒跚的背影时无尽的伤感,我要将这些写进她的传记中,我要感情丰富的她走进我们,我要将她的内心世界呈现在所有热爱她的读者的面前。
我要从她悲痛的记忆中寻找出她自杀的原因,写进她的传记中。我要所有关心她的读者知道她为何在决定回大陆游玩,看看祖国变化的同时却又决定自杀。是早已打算好?是一时的决定?是无法承受心中的悲痛?是病痛的折磨?我想知道你为什么离开我们,为什么?
假如,假如,我多么想这些假如成为现实,我想接近你宽大的胸怀,朴实的思想,纯朴的心灵。我想走近你,走近对真善美向往的你,走近为理想不断努力的你,走近对文学热爱的你。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一定为你立传,一定!
这是一篇满分作文。作者对三毛很有研究,一定读了不少三毛写的以及他人写的有关三毛的书,这些事考生本人并没有亲身的经历,但文中想象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将她的记忆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这些点滴包括“她童年时的孤僻、苦恼与欢乐”,“她的求学经历”,“她在异国他乡的经历”,“她对荷西的爱,对父母的爱”,“她自杀的原因”等,描述极为细腻真切。
在炎热的夏日,在疲倦的评卷中能读到这样别致的文章,有耳目一新之感,这就是这位考生不同于常人的选材功夫。
我们鼓励同学们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2001年高考作文有一位同学就以自己老师在高考前一天说好在当天晚上要打电话,而“一晚上始终无电话铃响”的亲身经历,发表了自己对“诚信”这一话题的看法,批评自己老师言而无信的过失。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古今说》中叙述了一件作者哥哥亲身经历的著名学者、北大副校长季羡林讲诚信的事情,选材也很独特。
选用新鲜材料,要求考生注意观察生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报纸和电视上的时事新闻,并恰当地引入作文中。如在1998年高考作文中,许多考生写到了抗洪抢险、城市工人下岗等事情,在1999年高考作文中,许多考生写到了刚刚发生的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事件;2000年高考作文中,许多考生写到了高考制度改革;2001年高考作文中较多涉及到经营欺诈等。这些材料里面就有时代的印记,能反映考生的取材能力。
训练在线
(一)模仿《狗的申诉》片断,为成语中的某动物鸣不平,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最可气的还有“狗仗人势”这句屁话!你们当中的某些人,或者花几百,或者花几千,或者花几万,甚至于花几十万元买一条狗,牵着、带着、搂着、抱着,招摇过市,如此地炫耀自己,难道也是我们狗?这究竟是狗仗人势,还是人仗狗势?是狗因人贵,还是人因狗贵?是狗因人荣,还是人因狗荣?如此无聊,如此猥琐,如此莫名其妙的,是我们狗,还是你们人?睁开你的人眼看看,够清楚的了!
(二)根据任何两个词语,经过四五个递进联想都可以建立联系的道理进行构思,写一段话,完成从“土地”到“纸”的联想。
(三)按“反弹琵琶”的要求,对下列名言作逆向思考,提出新颖的见解。
1良药苦口利于病2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3学海无涯苦作舟4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四)以下面一段话为开头,续写一段话。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随手翻拣家中杂物,却翻出一叠旧照片来。
[写作提示]
训练题(一)此题训练模仿立意创新的能力,如可为“狐假虎威”中的狐狸“翻案”,称赞它遇险不慌,沉着机智,利用对方弱点保全自己。此外,如“黔驴技穷”、“螳臂挡车”等也可作为训练的例子。
训练题(二)“土地”和“纸”是两个无直接联系的事物,经过联想后,它们就产生了联系。联想的过程是:“土地——树木——伐木——工厂——纸”。构思时也可以从别的角度来联想。
训练题(三)题中都是流传甚广的名言,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可以赋予新意,更有时代气息。如可提出良药可口利于病、重赏之下有懦夫、学海无涯巧作舟、老鼠过街人人要打等观点。
训练题(四)此题训练选择材料的能力。旧照片中哪些能写出自己特定背景下的独特的经历,把它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
-
【父亲的花生记叙文答案】记叙文阅读:一包花生陈亦权详细阅读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
-
【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怎么写】关于话题作文(六)——话题作文写作的技巧详细阅读
一、话题作文写作的三大技巧 1、要准确把握话题的主旨 话题作文,简单地说,就是给考生的作文划定了一个范围,让考生在话题的范围内自由驰骋。话题的范围有大有小,范围越大,给考生的思维空间就越宽,立意的角度就越多;反之,对考生的限制就越大。比如1999年的作文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记叙文]记叙文阅读集锦之三十一闲读梧桐余秋雨详细阅读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
-
仿写句子题型|常见的仿写题型详细阅读
主要有以下三种: 1、续写式 如:仿照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一场甘霖,。 参考答案: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
-
[烧炭工和绅士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阅读——烧炭工和绅士详细阅读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
-
[记叙文阅读三原则]记叙文阅读集锦之三十五一双脚上的修养详细阅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一些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
-
[常见仿写句子]常见仿写详细阅读
常见仿写有以下几种类型。为了迅速做好仿写句子题,我们要仔细研究这种考试形式的特点,明确仿写句子的类型,探索仿写句子的技巧。 一、局部仿写题 局部仿写题,命题者给予一定的语境,留下一两句话让考生仿写。做这一类型的题目,一定要先找出所要仿写的句子,然后根据前后的语境,仔细揣摩它的句式...
-
【善败者不亡议论文阅读答案】议论文阅读:善败者不亡详细阅读
①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 ②人生一世,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浸透着失败的血和泪。诸葛亮虽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
七下记叙文阅读20篇|记叙文阅读集锦之七完美的眼睛详细阅读
李东晓 我在一所学校教美术。一个叫山子的同学悟性高,进步很快。 一天,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父母画幅肖像素描。放学后,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后面,吞吞吐吐问我:“老师,作业我可不可以不做?”我笑着摇摇头:“那怎么可以?你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我还等着明天拿你的作业当范本呢。” 第二天...
-
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记叙文阅读集锦之四阅读《怜悯和善行的距离》详细阅读
张揆辅 ①瑟瑟的空气中,我跺着脚,焦急地等在长长的队尾,诅咒着这该死的冷天,抱怨着中药房处理事务的缓慢,照这样下去,再有一个小时我也抓不到药。 ②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