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为高|千古文章意最高——谈谈作文的立意
【jiaoan.jxxyjl.com--语言运用】
中学生作文时,往往不注意立意,拿着题目,就信手漫笔地写下去,不是平铺直叙无中心,就是杂乱无章多中心,使人读了不知所云。须知,文以意为主,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形式的选择。立意又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一篇文章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尺度在于“意”。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历久不衰,受人欢迎,首先是因为它们表现了深意、新意。于漪老师说过:“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发光。”为此,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动笔之前。必须考虑好立意。
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来确定主题,而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的意见或中心的思想。因此,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主旨)。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材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那么作文该如何立意呢?
一、立意要正确
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落笔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文章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而且必须按题意要求来确定主题。
一般说来,我们的立意,要与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提倡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
立意正确还要切题,“跑题”是中学生命题作文中比较常见的毛病。有些文章,从立意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从题目的要求来说,则往往偏离了题目,因而实际上是“跑题”尤其是题意比较含蓄的命题,更应审清题意。如《校园的文明之花》,要求写记叙文可有的同学写的是某种植物的花,根本不是学校文明之人,写《在校动动场上》却一字不提“运动场”,写《灯下》一字不提及“灯”,而是写了其他地方发生的事。近几年,中考出现的话题作文,如果一点不提及话题,尽管立意的思想内容正确,但因不切题而导致立意不正确,也属于离题。因此,立意要审清题意,又要考虑思想内容做到正确。
二、立意要新颖
立意仅做到正确是不够的,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苏轼说得好:“横看成岭侧成锋,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文章,选择主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文章立意大家都那么看,都那么想,那么写,“站”的方位太一般化,取的“角度”不新颖,那么主题就欠新。因此,我们学生不可看到生活一点现象就拿起来涂涂抹抹,而是在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而立意做到新颖巧妙,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吸取新思想,获得新感受。
作家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中说很中肯:“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里实际上谈到立意要新颖。2005年湖北武汉中考话题作文《感恩》,一位考生没有老生常谈的写学生应该感恩于老师,而是提出老师应该感恩于学生。因为学生帮助老师实现了人生价值。观点挑战了传统说法,开辟了认识的新天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就获得了满分。(选文《相互感恩,始得和谐》)因此,确立和提炼文章主题,要力求有所创造,像李白诗给杜甫的感觉那样:“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给人清新的感觉。
三、立意要深刻
意不仅新,还要力求深刻,什么叫“深刻”?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意思来。
有些文章,给人的感染力十分强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立意深刻,不落俗套。确能“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浮光掠影的东西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学会透过事物表面,深入看到事物实质,写文章的人要善于捕捉,善于思考分析,从中提炼出闪光的东西。文章有没有闪光的思想,其意义与价值就大不一样。如果我们提笔写学雷锋、送温暖的好人好事,只停留在事情的一般记叙。当然不会动人;如果剖析到人心灵,反映出时代精神。涂抹上未来的灿烂色彩,文章的深度、广度就不可同日而语。
如2006年上海市中考作文《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人”》作者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向我们诉说着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真实的生活和思想,揭示出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如何让学生快乐成长的深刻主题。
如2005年浙江金华中考话题作文《希望》,一位考生紧扣话题。站在大中华的高度,以母亲呼唤游子,兄弟呼唤亲人的口吻,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宝岛台湾的殷切期望。(选文《归来吧,岛》)将主题祖国和当今社会热点联系起来,自然要深刻许多。
四、立意要集中
一篇文章如果什么都想说,则必然什么也说不清,学生在习作中,往往以写得越多,意思越多越好,其实这是对文章立意的一种错误认识。须知,立意必须单一明确,多中心就等于没有中心了,思想可以丰富,主题必须集中,只能有一个主题。如果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来说主题,那么可以说,一篇文章有十个中心比不上一个中心好。
指导学生立意,应该要求一篇文章集中一个主题。这样的中心才能突出,也便于做到深刻、具体、写起来也会顺手些。让我们听听作家魏魏的话就更明白这个道理,他在谈《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经验时说:“一篇东西的目的性,要简单明确。一篇短东西,能把一个中学生写文章尤其是写读后感往往写”好几个意思,没有一个集中的主题,是永远写不好文章的。
例如写《〈愚山移山〉读后感》有学生运用实例论证了发扬愚公不怕困难,坚持奋斗的精神所起的重大作用,又写智叟用静止的眼光看来问题是错误的,且举了不少智叟之类的例子,甚至还对愚公之妻,邻居寡妇及儿子——举列评价。总之,没有抓住重点,没有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写,泛泛而论,空洞无物,中心不集中而变得模糊。这样的读后感又怎能算是好文章呢?这再次告诉我们:立意要集中,切忌面面俱到。
总之,“千古文章最高,”明确了文章的意,我们在选材、布局、语言的选择和感情的倾向上就有方向,立好了文章的意,我们才能铸造出华彩篇章。
-
【父亲的花生记叙文答案】记叙文阅读:一包花生陈亦权详细阅读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
-
【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怎么写】关于话题作文(六)——话题作文写作的技巧详细阅读
一、话题作文写作的三大技巧 1、要准确把握话题的主旨 话题作文,简单地说,就是给考生的作文划定了一个范围,让考生在话题的范围内自由驰骋。话题的范围有大有小,范围越大,给考生的思维空间就越宽,立意的角度就越多;反之,对考生的限制就越大。比如1999年的作文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记叙文]记叙文阅读集锦之三十一闲读梧桐余秋雨详细阅读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
-
仿写句子题型|常见的仿写题型详细阅读
主要有以下三种: 1、续写式 如:仿照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一场甘霖,。 参考答案: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
-
[烧炭工和绅士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阅读——烧炭工和绅士详细阅读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
-
[记叙文阅读三原则]记叙文阅读集锦之三十五一双脚上的修养详细阅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一些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
-
[常见仿写句子]常见仿写详细阅读
常见仿写有以下几种类型。为了迅速做好仿写句子题,我们要仔细研究这种考试形式的特点,明确仿写句子的类型,探索仿写句子的技巧。 一、局部仿写题 局部仿写题,命题者给予一定的语境,留下一两句话让考生仿写。做这一类型的题目,一定要先找出所要仿写的句子,然后根据前后的语境,仔细揣摩它的句式...
-
【善败者不亡议论文阅读答案】议论文阅读:善败者不亡详细阅读
①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 ②人生一世,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浸透着失败的血和泪。诸葛亮虽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
七下记叙文阅读20篇|记叙文阅读集锦之七完美的眼睛详细阅读
李东晓 我在一所学校教美术。一个叫山子的同学悟性高,进步很快。 一天,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父母画幅肖像素描。放学后,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后面,吞吞吐吐问我:“老师,作业我可不可以不做?”我笑着摇摇头:“那怎么可以?你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我还等着明天拿你的作业当范本呢。” 第二天...
-
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记叙文阅读集锦之四阅读《怜悯和善行的距离》详细阅读
张揆辅 ①瑟瑟的空气中,我跺着脚,焦急地等在长长的队尾,诅咒着这该死的冷天,抱怨着中药房处理事务的缓慢,照这样下去,再有一个小时我也抓不到药。 ②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