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策略
【jiaoan.jxxyjl.com--语言运用】
(云南省大姚县职业高级中学 杨洪亮)
摘要:本文分析了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质低效的被动局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学生阅读量少,社会阅历浅,表达的词汇贫乏,写作的源泉少。提出了当前作文教学走出困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策略:博览群书,勤写读书笔记;教师下水,学生上岸;勤于练笔,广开材源,坚持课前5分钟说话活动;注意观察积累,常写片段作文;营造民主、宽松的作文教学环境。
关键词:写作能力;博览群书;观察积累;自改能力;民主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有时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收效甚微,老师怕教,学生怕写,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低质低效的被动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阅读量少,社会阅历浅,表达的词汇贫乏,写作的源泉少,学生很难把自己想说的话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现根据自己几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博览群书,勤写读书笔记
古人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难的原因之一就是词汇贫乏,可写的素材少。著名作家秦牧曾说:“广泛涉猎知识很重要……,才有办法写得多姿多彩。”一部《红楼梦》包涵了十分广泛驳杂的知识,可谓包罗万象。后人为曹雪芹具有深广的知识所折服。同样,学生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多彩的阅历,视野必然狭小。写出来的作文就没深刻的主题,流畅的语言,具体的内容。
可见,扩大学生知识面,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基础。而引导学生正确的,有目的去读书却是关键。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一句话书评活动,漫画评价活动,阅读竞赛活动,即席演讲,讲故事接力赛等等。语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课外阅读,除了利用学校图书外,还让学生自带图书,成立班级读书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同时进行了“—讲三比赛”活动:一讲是定期为学生举办阅读讲座,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三比赛:一比谁读的课外书多;二比谁摘录的优美句子、名言、警句、奇闻、妙语、词语多;三比谁写的文章多。这样充分利用学生争胜心强的心理特征,通过比赛与讲座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觉得有话可写,由怕写作文转变为想写作文,进而喜欢作文。
二、教师下水,学生上岸
(一)用“下水”作文引导学生的作文兴趣
老师的形象在学生心中是高大的,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的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每次让学生作文前,我都要用自己的“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使学生从老师的“下水”作文中引发写作兴趣。这样,学生的作文兴趣在老师“下水”文章的引导下,逐渐进发出来了。随着对作文兴趣的提高,学生写作文的信心就建立起来,作文教学的效果也就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二)结对互改,提高学生的自改能力
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初步阶段,老师要下水示范,带学生走一程。具体做法是:①把某个学生、某篇习作片段抄在黑板上,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②每次习作,有目的选若干个学生习作中的典型片断,进行评改。这样,学生从老师下手修改演示中,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改作文的一般方法,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仿效。俗话说,旁观者清,修改习作亦然。除了可以采取发到谁就让谁改的习作方法外,还可以结对互批互改,老师把修改权交给学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起“小老师”,因此,审视同班同龄人的作文,他们格外认真投入。这样,学生既提高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又体验了批改作文的艰辛,还培养了认真负责的精神。
三、勤于练笔,广开材源,坚持课前5分钟说话活动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时常指导学生课外练笔,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著名作家老舍也强调:“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础,最好的窍门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几十个字也好。”可见写日记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可分两步培养。
第一步为适应阶段。为了言传身教,教师把自己每天写的日记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要求学生按组轮流写日记,指导他们记下当天自己感受最深的人、景或事。再签上各自的姓名。目的是让他们相互交流评析,那些敷衍了事的学生,也从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第二步为强化阶段也是形成习惯阶段。当各组轮流写完后,同学之间也看到了彼此的长处与不足。同时也感受到日记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画面。然后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了一个本子,每天坚持写日记,甚至假期也不放过。既使有些学生每天写感到难以坚持,也不姑息,缺日的限期补上。记日记,不限长短与内容,让学生自由地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确实无内容可记,就摘抄精彩语句或段落,或积累词语。所谓“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只有充分占有材料,才便于鉴别、比较,才可以筛选,才容易生发、联想,左右逢源,否则,只能捉襟见肘。并且,这一步也让学生懂得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材料,积累材料的能力,训练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勤动脑、勤动手,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抓住一闪即逝的心灵的颤动。
必须让学生走出校外,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体验社会生活的多彩。毛泽东说过:“生活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她赋予我们生命,伴人类成长、发展。那里面有着无尽的美,取不尽的素材。只要学生注意观察、体验,大自然就是他们作文素材的宝库。广袤的大地、无垠的空间、花草树木、鸟兽雨雪将为他们筑起文章的大厦。大自然的乳汁不仅养育了我们,还赐给我们思想、智慧。星月斗转,草木荣枯都能触发学生的情思,获得作文的灵感。我们要培养学生联想、想象和创新的能力。这样,文质兼备的文章定会层出不穷。大自然唤起我们创作的激情,有了大自然这个老师,我们的诗文才放射出灿烂的火花。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爱每—寸土地,每一缕阳光,每一棵小草,爱我们生存的这个大自然。大自然是良师益友,为我们提供作文素材,赐给我们作文的灵感,激发我们追求美好的生活;只要学生能感受到这些,作文就有了不竭的源泉。教师可以每个季节都带学生到野外观察景物、搜集素材,引导他们写具有季节特征的习作。
一定要坚持课前5分钟的说话活动。俗话说:“壶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指的就是纵有满腹经纶,也达不出来。为了使学生能准确、流利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可分三步训练学生:①练胆量。方法是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轮流讲一则自己搜集的小故事、小幽默。②培养他们关心身边事,轮流上讲台报道自己写的新闻。③培养他们作口头作文,学生上讲台叙自己写的生活趣事,并要求其余的学生评价其叙述是否突出中心、条理是否清楚、语言是否流畅。
四、注意观察积累,常写片段作文
观察积累是提高作文水平必不可少的环节。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确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先让他们掌握观察的方法,然后引导他们去观察身边的人、事、景。例如有一次我组织学生到集市上去观察一位小贩售卖东西的过程,然后把他的言行、举止写出来。结果学生信致勃勃地把那人写得活灵活现。在片断作文的《乞丐的特征》的习作中,学生通过不同角度观察,运用记叙、白描、夸张等手法,把那个乞丐的外貌、言行表现得趣味横生。
此外,还可以观察校内外的人或事写片断作文。可根据时令、气候、天气变化观察写片断作文。如写狂风、暴雨、烈日、月夜、冰雪、树叶发芽、花开花落等。这样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通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养成了注意观察积累的习惯,写起作文来就水到渠成。
五、营造民主、宽松的作文教学环境
在课堂作文教学设计中,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设题,学生写作,教师讲评的教法,时而采取自始至终引导学生的民主教学做法。这种民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体现在教与学的民主上。这主要表现在对文章的立意和分析上。老师出好题目后,先让学生思考五分钟,然后轮流到台上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对这个文题的写法,也可以进行简短的口头作文,还要预先说明后面发言的同学不能与前面已讲内容重复,而老师则坐在学生席上边听边斟酌。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不同,就会充分调动思维,努力表现
自我个性。
(二)体现在师与生的民主上。教师不要只是让学生实践写作,还可以就某一类型、某一范畴的命题,让学生出题“考”老师。可以是口头作文,也可以是书面作文。通过老师写“下水作文”,以文中显示自己个性的魅力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勇气。这就是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那样:“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实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
(三)体现在鼓励与批评的民主上。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个性发展迟缓,甚至存在一些自卑、胆怯等心理。对这一类学生老师要给予更多地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起大胆表现自我的勇气。不仅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还要求学生大胆地批评老师,对老师的思想、认识大胆地提出批评意见。因为只有学会批评,才会有所借鉴。大胆鼓励学生树立起不要盲从、不要迷信他人,不要迷信权威的思想。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有方法,但无定法”。当前的作文教学,只有在引导学生多读、勤练、积累和培养兴趣上下工夫,坚持“教师下水,学生上岸”,营造民主、宽松的作文教学环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克跃•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刍见【A】•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C】•北京:地震出版社,2001
-
【父亲的花生记叙文答案】记叙文阅读:一包花生陈亦权详细阅读
①海啸袭击了这座贫穷的海滨小镇,无数大树和房子被摧毁,包括小镇上唯一的学校——艾莱特小学。艾莱特是这所小学的校名,同时也是个人名,他是城里的一位富翁。 ②以前,小镇没有自己的学校,孩子们都要走到五里路以外的另一座小镇上去读书。后来,镇长想在自己的镇上建一所学校,就四处奔走,最后在艾莱特...
-
【什么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怎么写】关于话题作文(六)——话题作文写作的技巧详细阅读
一、话题作文写作的三大技巧 1、要准确把握话题的主旨 话题作文,简单地说,就是给考生的作文划定了一个范围,让考生在话题的范围内自由驰骋。话题的范围有大有小,范围越大,给考生的思维空间就越宽,立意的角度就越多;反之,对考生的限制就越大。比如1999年的作文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记叙文]记叙文阅读集锦之三十一闲读梧桐余秋雨详细阅读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橡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
-
仿写句子题型|常见的仿写题型详细阅读
主要有以下三种: 1、续写式 如:仿照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一场甘霖,。 参考答案: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
-
[烧炭工和绅士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小说阅读——烧炭工和绅士详细阅读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
-
[记叙文阅读三原则]记叙文阅读集锦之三十五一双脚上的修养详细阅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一些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
-
[常见仿写句子]常见仿写详细阅读
常见仿写有以下几种类型。为了迅速做好仿写句子题,我们要仔细研究这种考试形式的特点,明确仿写句子的类型,探索仿写句子的技巧。 一、局部仿写题 局部仿写题,命题者给予一定的语境,留下一两句话让考生仿写。做这一类型的题目,一定要先找出所要仿写的句子,然后根据前后的语境,仔细揣摩它的句式...
-
【善败者不亡议论文阅读答案】议论文阅读:善败者不亡详细阅读
①诸葛亮说“善败者不亡。”善败者——正确对待失败的人,善于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的人是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人。 ②人生一世,不可能时时顺心、事事如意,总免不了遇到一些挫折、失败。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浸透着失败的血和泪。诸葛亮虽然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用兵如神,...
-
七下记叙文阅读20篇|记叙文阅读集锦之七完美的眼睛详细阅读
李东晓 我在一所学校教美术。一个叫山子的同学悟性高,进步很快。 一天,我布置了一道作业——给父母画幅肖像素描。放学后,山子磨磨蹭蹭走在后面,吞吞吐吐问我:“老师,作业我可不可以不做?”我笑着摇摇头:“那怎么可以?你是班上画得最好的,我还等着明天拿你的作业当范本呢。” 第二天...
-
记叙文阅读和说明文阅读|记叙文阅读集锦之四阅读《怜悯和善行的距离》详细阅读
张揆辅 ①瑟瑟的空气中,我跺着脚,焦急地等在长长的队尾,诅咒着这该死的冷天,抱怨着中药房处理事务的缓慢,照这样下去,再有一个小时我也抓不到药。 ②当我在长凳坐下时,注意到旁边的老头——枯瘦的他裹着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个滑稽的婴儿绒帽,脸色苍青,在凳上蜷成一小团,马上要进入打盹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