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记怎么写|教学日记二则

数学教学反思 2017-12-2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数学教学反思】

(一)
你举的例子真精彩!
2004年9月6日星期一
今天,我在五(1)班上“小数乘法”这一课。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安排了一道学生自主探究的题目:13.5×0.7=,不少学生都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计算出结果是9.45。这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这里的积还要比被乘数小呢?肯定结果错了。这个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都怔住了:是呀!这是为什么呢? 
很显然,学生是受了原来学的整数乘法知识的影响。而这个小数乘法的计算“秘密”我打算下节课再让学生发现和探究。怎么办?这时,班上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抢着站起来。他叫罗盾,是大家眼里的“后进生”,他急切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家卖水果,如果是13.5元一斤,一个人只买0.7斤,不够一斤,所以就不到13.5元,这个答案是正确的……”
多精彩的例子!我一下子就像发现了金子一样,喜不自禁地表扬了他。顺势让学生明白了:小数乘法中,积有可能会比其中的乘数小。并且布置了一个课后探究题:一个数乘什么样的数,积会比这个数大?一个数乘什么样的数,积会比这个数小?让学生自己先去探究。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两句话。
一句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
另一句是:发现每一个孩子!
(二)
巧妙运用学生的错误
2004年10月15日星期五
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在练习设计环节,我照样安排了一些具有层次性的练习,以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有一题是这样的:“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44.5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38.5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受“方向相反”条件的影响,做成了44.5×3-38.5×3。
学生出现这样一个错误,说真的我开始在备课时没有想到。如果仅仅简单地让学生订正了答案就完事,学生肯定不会理解得很透彻。所以我临时改变继续做下一个练习题的决定。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不是44.5×3-38.5×3,而是44.5×3+38.5×3?首先,请2名学生上台表演,明确两辆汽车的运动状态。通过实际观察,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运动方向虽然相反,但实际是求两车的路程之和。接着,我让学生探讨:假如算式是44.5×3-38.5×3,题目应如何改变?经过讨论得出方案:①问题改变,改成“甲车比乙车多行多少千米?”②改变条件,改成“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同的方向开出。”这样的改变,就变成了求两车的路程之差。
经过这样的辨析,不少学生都会心地点了点头。巧妙运用学生的错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彩源于生成!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shuxuejiaoxuefansi/58227.html

  • 如何开展课题_关于开展课题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经过这两天的学习,对开展课题学习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数学课题学习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教学安排。将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合作性容为一体。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教师要求的提高。课题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增加了实践机会,给学生足够大...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三年级下册《面积》试卷|三年级《面积》知识的教学

    在面积这课的教学实践之前,听了许多节课堂观摩课,有市级的优秀年轻教师,有省级教坛新秀,还有两位特级教师,在他们的课堂组织中都大同小异,特别是在导入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都是把“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这个概念进行整体感知,理顺什么叫做物体表面,什么又是图形大小,无不利用课桌,橡皮,文具盒,黑板,...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_《探索多边形的外角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多边形外角和定理的探索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平移、旋转、剪拼等知识去探究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让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进行探究的模式。为了强化这个探索过程,我在听了范宇老师的课之后,回来之后我结合自己的思路是这样安排这节课的: 学生课前准备:在一张较大较...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猫和小狗是怎样睡觉的】小猫、小狗的睡觉问题

    复习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课时,学生用了12快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搭不同的长方体,共有四种不同的搭法:(1)长12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2)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3)长3厘米,宽1厘米,高3厘米;(4)长2厘米,矿2厘米,高3厘米。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算出了以...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明确概念之间的关系,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的体会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运用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进行合理的推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为同一关系。如能被2整除的数与个位数字是0、2、4、6、8的数,对角相等...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图形的认识知识点_图形的认识看法

    图形的认识,新教材的编排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转化为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教法、学法上也有所转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1 结构上教材由平面到立体转化为由立体到平面的再到立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在脑海中形成了体的表象,...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题目_一年级数学“加倍与一半”教学反思

    “加倍与一半”课题是二期课改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是数学的重要概念和数学思想之一:“加倍”的知识既隐含集合的思想,又是以后“倍”的概念和乘法意义认识的前期孕伏;“一半”的概念是“对半平分”思想的体现,也是除法“平均分”概念的孕伏;对于学生进行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加倍题的牢记是很有必要的,...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小学一年级立体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反思

    教学“立体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和学会表达交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这节课时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因为空间图形的内容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力...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 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经典题_《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失败感比较强。失败感也比平平淡淡的价值大,下面总结一下有何失误。   本节教学内容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对应两个一次函数,因而也对应两条直线。如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的解,那么这个解就是方程组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

    发布于:2018-01-0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