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一等奖】《春》教学设计16

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2017-07-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教案模板】

11、 春

教学目标 :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为理想而奋斗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计划课时:2

备课时间:10月6日

上课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研读春草图,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研读春草图,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分析其他春景图的方法。

教学过程 :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于是,古往今来,

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我们也来学

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2、简介作者: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3、范读课文。

(1)听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③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表现出?

④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4、学生自由朗读,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1)四人小组讨论上述四个问题。
(2)全班交流。

①《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②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

③盼春     盼望  来   近。
④赞美    像刚落地的娃娃  像小姑娘   像健壮的青年。

5、检查预习:(注音) 捉迷藏 散在草丛  酝酿  应和  黄晕  披蓑戴笠  

抖擞精神  繁花嫩叶  朗润
二、研读与赏析

1、小组学习l、2、3,小节。

小黑板出示:

(1)第1节写什么?  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
(2)第2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点?你认为用得好的词有几个?
(3)第3小节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
(4)除了小草以外,作者还写了谁的活动?你从哪些词中看出的?这些

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全班交流:

(1)    写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盼望”连用,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没有   近
    (2)“朗润” 写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山色由暗变亮,显得格外清爽和滋润。
      “涨”写冰雪融化、水位升高的特点。
      “红”形象的写出了春日融融、给人温暖的特点?

(3)“偷偷”写出了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悄然而出的情态。
“钻”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嫩嫩”写出小草的质地。
“绿绿”写出小草的颜色。
“满是”写出小草范围很广。

(4)人的活动。坐、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这些动词写出了春

回大地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孩子们嬉戏的情景令人陶醉,让人难忘。3、背诵这三段。

三、联想运用: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在厚厚的土壤覆盖下等待了一个冬天的小草,在春天到来之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与活动?写下来,不超过50字。全班交流,并作出评价。

 

 

 

 

 

第二课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研读另外四幅图,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测
  1、字词。
  2、背诵课文。
 二、研读与赏析
 (一) 春花图

1、 默读课文,完成:(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2)本段文字描写非常细致,表明作者对春花作过细  

致的观察,说说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哪些情况。
  2、讨论、交流:
   (1)明确: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面。更显得生机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野花“眨呀眨”的“眨”,能够绘声绘色,刻画出勃勃生机的景象。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态;“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带着甜味儿”是花的气味;“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是花里传出的声音。

(2)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形、色、味、声,因此作者对春花的描写才会有态有声、有色有味。
   (二)按照上述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1、各小组讨论、交流,老师点拨
   (1)春风图: 风是无形的,难以描绘,可作者却把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是怎样做到的?
   (风是无形的,可作者调动了人的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由此可见,观察大自然不仅仅用眼睛,还要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样的观察才会细致,才会有细致的描写。)
 (2)春雨图:

①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些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谁能说说杜甫是怎样写春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由静景到动景,从人物到景物,有近写到远。)
       ③本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什么感情?你是怎样看出的?
  (3)迎春图:人们通过哪些活动喜迎春天?用书上的语句表现。
  2、再读课文,仔细揣摩,试着背诵。
  3、这五幅图,你最喜欢哪幅,说说理由。
  4、学生自己谈看法,全班交流。
三、比较五幅图
  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之间的异同。(从特征、写法、角度、修辞方面比较)

 

 

名称

特征

角度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

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侧

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

香、甜

从高到底

虚实

结合

排比、拟人、

比喻

春风图

  温暖、

轻柔

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多感官

描写

比喻、拟人

春雨图

细密、

轻盈

从物到人、

由近及远

动静

结合

排比、比喻

相同点: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相关的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
  2、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其它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衬托了迎春图。)

四、最后三节的学习:最后三节是赞美春天,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句,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告诉人们,春天在发展、在成长。)
五、综观全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1、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的”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钻”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这样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竟相开放的情景。
  3、“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热烈开放时绚丽的色彩。生动感人,富有生气。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一个“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突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5、(野花)散在草丛里。
    “散”有分散的意思,写出了野花之多。

六、体验与反思

1、《春》是我们所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结构匀称,语言清新、生动、形象,使人充满向往之情。同学们是否想过,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多种修辞手

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

象突出。我们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

多读书,活运用。
七、拓展与延伸:交流有关春的诗句。
八、作业 :根据这节课学到的观察景物的方法,认真观察我校的景致的布局、

特点,抓住特征,以“秋到校园”为题,写一篇文章,4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
                           11、春

名称

特征

角度

写法

修辞

春草图

 嫩、绿、

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侧

面结合

拟人

春花图

 多、艳、

香、甜

从高到底

虚实

结合

排比、拟人、

比喻

春风图

  温暖、

轻柔

触觉、嗅觉、

视觉、听觉

多感官

描写

比喻、拟人

春雨图

细密、

轻盈

从物到人、

由近及远

动静

结合

排比、比喻

课后记录: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jiaoanmoban/53800.html

  •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作文】《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教案2

    一、教学设想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是一篇令人感兴趣的科技小品,它的显著特点是:设想大胆新奇、引人入胜;想像合理有据,富有逻辑。教学本文,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大胆设想,培养学生创造生活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宜采用导读式、启发式、表演、阅读归纳、辩论等手段。 二、...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2

    教材分析 《山中避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版》七年级上册,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文章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_《山中避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不断的朗读中,整体感知课文;2 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六要素,把握山中避雨全过程;3 引导学生深刻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这一主线,进而弄清文章中心;4 引导学生理解乐以教和的主张,联系自己生活感受体验音乐在人生活中的作用。重点:目标1 2 3难点:目标 4教法:整体...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动画片《美猴王》_(语文版)《美猴王》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陌上桑》教学设计

    江西黄茅初中 龙永忠学习目标:1、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全的表现手法;2、评议人物;3、背诵。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疏通大意,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古诗《陌上桑》_《陌上桑》教学设计2

    陌上桑汉乐府教学目的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本诗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3.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用种种修辞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2.难点1)本诗现实主义和浪...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忆读书》教学设计完美版|《忆读书》教学设计4

    一、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二、 课时安排 2课时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活动导引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 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戏曲《空城计》](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十三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 《勇气》教案好老师_《勇气》教案5

    勇气狄斯尼执教者:肖永全重点难点: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 :1 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 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略)(二) 阅读...

    发布于:2017-08-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