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声音的世界里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①

七年级语文电子教材 2017-03-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语文电子教材】


王蒙
我至今忘记不了孩提时代听到过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
声。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呜
咽抖颤,如泣如诉,表达着人生的艰难困苦、孤独凄清,
轻回低转,听之泪下。不知道这算不算我这一生的第一节
音乐课。
我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
踪,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
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无为而无不有。
我喜欢听雨,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而
又缠绵、弥漫、无尽。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
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大雨声
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怖呼唤着豪情。而突然的风声能
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紧在一起,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
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
我学着唱歌,所有的动人的歌曲似乎都带有一点感
伤。即使是进行曲、谐谑①曲,当这个歌曲被你学会,装
进你的头脑,当一切都时过境迁的时候,记忆中的进行曲
不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温柔吗?即使是最
激越、最欢快的歌曲,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
一个真正的强者,一个真正激越着和欢快着的人,未必会
唱很多的歌。一个财源茂盛的大事求必会去写企业家的报
告文学。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大约不会去做特型演员演革
命领袖。一个与自己的心上人过着团圆美满的夫妻生活。
天长地久不分离、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人,大概也不会
去谱写吟唱小夜曲。
莫非,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
我喜欢听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它似乎用闲适并带几
分粗犷①的声音吐出了心中的块垒。我喜欢听梅花大
鼓《宝玉探晴霎》,绕来绕去的腔调十分含蓄,十分委婉,
我总觉得用这样的曲子做背景音乐是最合适的。河南坠子
的调门与唱法则富有一种幽默感,听坠子就好像听一位热
心的、大嗓门的、率真本色中流露着娇憨的小大姐的白
话。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
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哦,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
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强刺激的河北
梆子,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青年时代我开始接触西洋音乐了,《桑塔露棋亚》《我
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夏天最后的一棵玫瑰))《老人
河》,所有的西洋歌曲都澎湃着情潮,都拥有一种强健的
欲望,哪怕这种欲望派生出许多悲伤和烦恼,哪怕是痛苦
也痛苦得那样强劲。
很快地,我投身到苏联歌曲的海洋里去了。《喀秋莎》
和《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打头,一首接一首明朗、充
实、理想、执著的苏联歌曲掀起了我心头的波浪,点燃了
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奋飞的双翅。苏联歌曲成了我生
命的一部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运的一部分。不管苏
联的历史将会怎么样书写,我永远爱这些歌曲,包括歌颂
斯大林的歌,他们意味着的与其说是苏联的政治和历史,
不如说是我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音乐毕竟不是公文,当公
文失效了的时候,(尽管与一个时期的公文有关的)音乐
却会留存下来,脱离开一个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规定,脱
离开那时的作曲家与听众给声音附加上去的种种具体目的
和具体限制,成为永远的纪念和见证,成为永远可以温习
的感情贮藏。这样说,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了,艺术的名
字是“坚强”,是“恒久”,正像一首苏联歌曲所唱的那
样,它是“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的。
说老实话,我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水准并不怎么样。我
不会演奏任何一样乐器,不会拿起五线谱视唱,不知道许
多大音乐家的姓名与代表作。但我确实喜爱音乐,能够沉
浸在我所能够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
获得,有所超越、排解、升华、了悟。进入了声音的世
界,我的身心如鱼得水。莫扎特使我觉得左右逢源①,俯
拾即是,行云流水。柴可夫斯基给我以深沉、忧郁而又翩
翩深洒的美。贝多芬则以他的严谨、雍容、博大、丰赡②
使我五体投地得喘不过气来。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
如月华,如鲜花灿烂,如水银泻地。听了他的作品我会觉
得自己更年轻,更聪明,更自信。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
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一种对
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
定。听他们的作品,是我能够健康地活着、继续健康地活
下去、战胜一切邪恶和干扰、工作下去、写作下去的保证
和力量的源泉。

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也自有它的魁力。周漩、邓丽
君、韦唯,以及美国的约翰·丹佛、巴色拉,德国的尼
娜,苏联的布加乔娃,西班牙的胡里奥,都有打动我的地
方。我甚至于设想过,如果我当年不去槁写作,如果我去
学唱通俗歌曲或者去学器乐或者去学作曲呢?我相信,我
会有一定的成就的。并非由于我什么事都逞能,不是由于
我声带条件特别好,只是由于我太热爱音乐,太愿意生活
在声音的世界里了。而经验告诉我,热爱,这已经是做好
一件事的首要的保证了。
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站污、更值得
了,不是么?
1992年2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yuwendianzijiaocai/50268.html

  • 【在声音的世界里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①

    王蒙我至今忘记不了孩提时代听到过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声。寒冷的冬夜,萧瑟的生活,一声无依无靠的笛子,呜咽抖颤,如泣如诉,表达着人生的艰难困苦、孤独凄清,轻回低转,听之泪下。不知道这算不算我这一生的第一节音乐课。我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

    发布于:2017-03-29

    详细阅读
  • 12生肖排序_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

    发布于:2017-03-29

    详细阅读
  • [综合性报告 写作格式]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第二单元 漫游语文世界 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语文课上学语文当然是主要的,但是也不要忽视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生活中学语文的活动。 一、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分成不同的小组(也可单独一人),在家庭里、校园里、社会上,学习、运用语文。1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比如...

    发布于:2017-03-2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_《论语》十则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政》) 子曰:“由③,诲女④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⑤也。”(《为政》) 子贡③问曰:“...

    发布于:2017-03-29

    详细阅读
  • [卖油翁]卖油翁

    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 ,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释担 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 曰:“尔安 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 其口,徐 以杓酌油...

    发布于:2017-03-29

    详细阅读
  • 金黄的大斗笠课文原文|金黄的大斗笠

    高风 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 头。一个浑身只有一条短裤的男孩子,挥着一根树枝,树枝挂满绿叶,歌谣般亲切、柔和。他看管着一头雪白的小 山羊,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风来啦!庄稼的叶子翻过背,闪现出一片片灰绿。小山羊的毛被梳...

    发布于:2017-03-29

    详细阅读
  • 14_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

    发布于:2017-03-29

    详细阅读
  • [寓言三则故事]18寓言三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在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②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

    发布于:2017-03-29

    详细阅读
  • 秋魂刘增山_秋魂

    刘增山人们啊,你可知秋天为何有一个丰厚的收获?因为它有着一个成熟的头脑。秋实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了; 不是雨,我怕早已干瘪了;不是光,我怕早已苍白了;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憔了。世...

    发布于:2017-03-29

    详细阅读
  • [11月份是什么星座]11 邓稼先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

    发布于:2017-03-2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