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复句和二重复句]条件复句和二重复句

九年级语文电子教材 2016-04-2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电子教材】

 

条件复句一般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否则)……”等。例如:

看来,只要确定不了时钟是如何敲响的,无法解开灰姑娘童话之谜。

只有靠自己观察,能知道实际的情形。

除了学习功课以外,做各种课外活动,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还有一种条件复句,前一分句先排除一切条件,后一分句则说明不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相同的结果,结果是不以条件为转移的,常用“无论(不论、不管)……都……”等关联词语表示。例如: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不会得到进步。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从上边几个句子可以看出,使用这种条件复句,“无论”“不管”等表示条件的分句不能只列举一个条件,而必须包括正反两方面条件(“信不信”)或一切条件(可用虚指代词“什么”“怎么”代替)。

 

我们前边讲的各种不同的复句,都是就分句之间的关系说的;我们举的例子,基本上都只有一层结构关系。其实,很多复句都比较复杂,分句之间常常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结构关系,我们叫它多重复句。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我们这里只介绍二重复句。

二重复句就是在结构上包括两层关系的复句。先举几个例子:

我们有些同志老爱用成语,搬典故,而且三回有两回用错。

我们虽然不一定人人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三个句子都是二重复句,但它们的构成方式不完全相同。第一句前两个分句和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个层次,构成递进关系;前两个分句之间又构成并列关系,是第二个层次。第二句前一个分句与后两个分句一起构成转折关系,后两个分句又是并列关系。第三句中第一二分句和第三四分句之间构成并列关系,而第一分句和第二分句、第三分句和第四分句又分别构成因果关系。因为二重复句的构成比较复杂,我们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分析二重复句,首先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找出全句第一个层次所在的地方,弄清前后分句的关系。第一层次找出来了,然后再分析第一层次的前一部分或后一部分是否由复句构成,如果是,再进一步分析分句间的关系。例如: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从整体上看,第一层次应在第一二分句和第三分句之间,因为前两个分句关系紧,它们一起和第三分句发生关系,构成的是并列关系。然后我们很容易地发现,第一层次的前一部分是由两个分句构成的,分句之间又构成了并列关系,这层关系就属于第二个层次。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第一层次前后两个部分都是由复句构成的,那么它们都属于第二个层次。一般来说,第一层次的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就叫它什么关系的二重复句。像这个句子,我们就叫它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

分析二重复句要特别注意其中的关联词语,这对判断复句的结构层次和分句间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例如:

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因此,一个法国人只要航行两个小时,就可以到一个邻国,看看这个国家的民族,并且研究一下这个不列颠国旗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

根据“要是……就……”这对关联词语,我们知道第一句第一个层次应在第一分句和第二三四分句之间,构成假设关系。根据“只要……就……”,我们知道第二句第一个层次也在第一分句和第二三四分句之间。

分析二重复句可以采用符号法。第一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第二层次,在分句之间用“‖”表示。分句间的关系在竖线上标明。例如:

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并列)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转折)从此没有再见面。

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并列)究人文科学,‖或(并列)者在个人行动上,|我(条件)们都要保留一个求真的态度,‖要(并列)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dianzijiaocai/40235.html

  • 【18杨修之死】18.杨修之死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

    发布于:2016-05-03

    详细阅读
  • 8k纸多大_8 热爱生命(全文)

    一切,总算剩下了这一点—— 他们经历了生活的困苦颠连; 能做到这种地步也就是胜利, 尽管他们输掉了赌博的本钱。 他们两个一瘸一拐地,吃力地走下河岸,有一次,走在前面的那个还在乱石中间失足摇晃了一下。他们又累又乏,因为长期忍受苦难,脸上都带着愁眉苦脸、咬牙苦熬的表情。他们肩上...

    发布于:2016-05-03

    详细阅读
  • 第二单元上课时间|第二单元

    学会写提纲初中生学写议论文应该从写提纲练起,不必急于成文。写议论文与写记叙文不同,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写作前必须明确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有一个清楚的整体构思,这就如同盖楼房要先绘出“图纸”一样。有了写作提纲,文章就有了一个轮廓,写起来心中有数,有条不紊。有不少同学不愿意拟写作提纲,觉得麻烦,耽...

    发布于:2016-05-03

    详细阅读
  • 想和你的世界谈谈小说|谈谈小说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这就是小说。小说按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的特点在“短”。短篇小说一般几千字,容量小,情节简单,人物少。茅盾在《关于短篇小说的谈话》中说:“一般地说,短篇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或横断面来显示生...

    发布于:2016-05-03

    详细阅读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

    发布于:2016-05-03

    详细阅读
  • [寻找家乡的名人手抄报]寻找家乡的名人

    ——地方人物研究活动每个人的家乡,可能都会有不少当地名人的传说。虽然绝大多数的家乡名人,不能见于史册,甚至走出家乡就无人知道,但家乡的人却在茶余饭后、笑谈之间,为他立传。请你对家乡名人做一番调查研究吧,你会从家乡父老对名人的评说中懂得很多东西。一、 活动目的1. 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2. 提高发...

    发布于:2016-05-03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白毛女》名词解释]18、《白毛女》选场①

    贺敬之丁毅等训练重点一了解歌剧的特点二欣赏剧本中的精彩片段预习提示《白毛女》是我国新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在反封建斗争中曾经产生过广泛而强烈的影响。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根据流行于河北阜平一带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创作了歌剧《白毛女》。它通过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发布于:2016-05-03

    详细阅读
  • 12生肖排序_12 短文两篇

    12 短文两篇□吕 叔 湘预习提示 正文 练习 预习提示这两篇短文,都是批评报纸用词不当的。作者在读报过程中对某种语言现象产生了疑问,就记下来,经过深入思考,查引资料,作出了批评。认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在批驳过程中怎样引用资料和进行比较评析,领会文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论“基本属实”...

    发布于:2016-05-03

    详细阅读
  • [11月份是什么星座]11 我的叔叔于勒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

    发布于:2016-05-0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