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阅读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汉语常识 2015-09-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汉语常识】

  (一)理解概念

  1、表达方式 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

  记叙 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

  描写 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

  抒情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

  说明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

  议论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

  2、记叙范围 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

  3、记叙主题 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

  (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

  1、要素 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 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 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 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 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角度 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

  直接(正面) 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 件。

  间接(侧面) 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

  3、顺序 按照叙事的先后过程,予以确定。

  顺叙 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一一直叙,先始后终的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倒叙 以回忆的形式,先叙述发生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果,然后承接上文,再叙述正在发

  生的事件或事件的起因。

  插叙 在顺叙事件的过程中,中间插入与正文事件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正文内容作出必要的补充。

  4、线索 行文中,串联起各个事件或贯穿全文始终的事物或作者的情感。

  物线 在文中多次提及或重复出现的事物。

  情线 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及其变化。

  (三)掌握方法,灵活运用。

  1、 快速阅读全文,大致把握文章内容。

  2、 审清文题,明确所问。

  3、 回顾所学,正确解答。

  4、 辨清题型,文章答案文章找。

  可找答案的题型有:记叙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要素;照应内容;指代内容。只要对照题目从文中找出相应词句即可。

  例:鲁迅《社戏》“夏夜看戏”。

  时间:夏夜。

  地点:去赵庄的航船上。

  人物:我和小伙伴们。

  照应的内容:“似乎听到歌吹了”照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等。

  指代的内容:“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中的“这里”指代“鲁镇的平桥村”。

  5、 紧扣中心,深入理解,归纳概括。

  ① 如何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分析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特征。

  例:鲁迅《孔乙己》“孔乙己第一次到酒店喝酒的情景”。

  外貌——贫困潦倒、好逸恶劳。

  语言——迂腐可笑、自欺欺人。

  神态——死要面子、掩饰不安。

  动作——穷酸、显示是个规矩人。

  理解具体事件,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我的老师》“排除小纠纷”。

  反映了蔡老师公正、善良、热爱学生的精神品质,也表现了“我”热爱、赞颂老师的思想感情。

  从叙述角度了解人物形象。

  例: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松骨峰战斗”。

  直接描写了志愿军战士在松骨峰与敌人激战的情景,反映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通过营长述说战后的情景间接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刻骨仇恨。

  ② 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一般由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和事件意义组成,所以可按照“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自然规律、社会本质等)”的模式予以概括。

  例:《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通过叙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表现了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思想性格,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③ 怎样确定剪裁的详略?

  联系记叙中心,与中心关系密切的事件需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事件略写。

  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西路军的渡江情况最能表现中心,所以详写;中、东路军的渡江情况与中心关系不大,因此略写。

  ④ 怎样划分文章的段落和归纳其大意?

  段落划分 从叙述内容的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着手解决,每叙述一个完整事件即为一个段落。

  大意归纳 从本章节内容中,挑拣最能表现主要事件的词句,精练简洁地予以组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hanyuchangshi/33303.html

  • 【真正的熬夜是什么意思】熬夜是什么意思

    熬夜,是一种现代生活经常听到或者做到的一种现象,是一种危害人的身体的不良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熬夜是什么意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熬夜基本解释  词语:熬夜  拼音:áo yè 注音:ㄠˊ ㄧㄝˋ  词性:动词  ◎ 熬夜 áoyè...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病句标点选择题|病句标点题例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标点题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病句标点题例,欢迎阅读  病句标点题例1  1 使用标点符号有错误的是  A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四大名琴的介绍】四大名琴介绍

    谓“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rd...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古文中之字用法]也字在古文中的用法

    古文,是上古时代的文字,也是古代人民陆续造成的文字的总称。也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也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欢迎阅读  也字在古文作为副词中的用法  (1) 亦表示同样 。也可以;也是  (2)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3) 表示转折或让步 。  (4) 表示委婉。  (...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古文中者的用法与意思?_古文中者的用法

    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古文中者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文中者的用法,欢迎阅读  古文中者表停顿的用法  例:  ⑴近者奉辞伐罪。  ⑵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⑶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古文中者表疑问的用法  例:  何者?上下之分也...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俄语连接词的用法】语文连接词的用法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语文连接词的用法是什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连接词的用法,欢迎阅读  语文连接词作主要连接词和短语的用法  如,和、同、跟、与、及、以及、或、并、而等。  和、同、跟、与、及、以及,联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如: 老师...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10种不同的病句|6种不同的病句

    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6种不同的病句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6种不同的病句。欢迎阅读  6种不同的病句1  1、语序不多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rdqu...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之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都有哪些]之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欢迎阅读  之字在文言文中作为通假字的用法  通也义  《墨子·大取》:圣人也,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义。...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殊死搏斗阅读理解答案_殊死搏斗阅读理解题目附答案

    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答题技巧,殊死搏斗阅读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殊死搏斗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殊死搏斗》材料  殊死搏斗  今天中午,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屋檐下蜘蛛结起了一张一尺见方的捕虫网。这网结得真好看,蛛丝很有规律地一层层结在网上,整...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文言文见的用法和意义]文言文见的用法

    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关于文言文见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文言文见的用法,欢迎阅读  文言文见作为名词的用法  见解;见识  《晋书?王浑传》:“敢陈愚~。”  文言文见作为副词...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