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病句选择题及答案_标点病句选择题

汉语常识 2015-09-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汉语常识】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标点病句选择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标点病句选择题,欢迎阅读

  标点病句选择题1

  1.(20xx杭州)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B)

  A.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A项中“满枝嫩叶”后面不需要使用标点符号;c项中分号应改为逗号;D项中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2.(20xx资阳)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东方不得不经常风餐露宿。

  D.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解析】此题侧重评价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C句中的“等”和省略号不能同时使用,应删去其中的一个;D句“然后收获”后的句号应改为逗号。

  3(20xx广安)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D.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解析】此题侧重评价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十七、八岁”中的顿号应删去。

  4.(20xx黄冈)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C )

  A.“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B.各种非法添加剂仍在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环节屡禁不止。客气地说,是生产经营者普遍缺乏法制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不客气地说,是缺德。

  C.到底如何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的情况。从提供的句子可以看出,C项中两个问号连用,应删去第一个问号。c句是一个陈述句.没有疑问的意思.所以不应该是用问号。

  5.(11北京)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B.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解析】A“世界环境日”应该加上引号,因为标明节日、纪念日、简称等需要用引号;8“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都是说原因,因此中间的句号应用分号;D“《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的书名号应该为引号,因为这是活动的主题.不是文章的名字或书名。

  标点病句选择题2

  1.(11天津)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B.“泥人张”彩塑用色明快,用料讲究,所塑作品不仅形似,而且以形传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C.《红色歌曲,唱响津城》活动,表达了天津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D.沿着汽车行进的方向,我们发现这片戈壁深处的原始胡杨林次第呈现出深褐、暗红、灰黄、浅绿的颜色。

  【解析】特指某种活动.应该用引号而不是书名号。因此,C句中《红色歌曲。唱响津城》应该改为“红色歌曲,唱响津城”。

  2.(11河北)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榆林很古,一下车就感觉到了。出站的地方就是残缺的城墙,一条旧街上,坐落着三种不同样式的古楼,人与车在楼下穿行。

  B.宋代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是从隋场帝扬广的诗句“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中化用来的。

  C.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

  D.现在的天文学,不是光研究太阳、月亮、星星在天上的位置和运行规律,还要研究星星里头的变化,研究宇宙的演化。

  【解析】如果看清了“花种得好”“菜种得好”这两个短句,就应该很快会明白这两个句子是两层不同的含义,有可能属于并列关系,那有可能“菜种得好”前面是分号。如果再往后看“却可以食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有转折意义在其中,“菜种得好”前可以用句号,总之“菜种得好”前面决不能是逗号。

  【易错提示】因为标点符号多种多样,每一种标点符号都有自己的使用规范,因此容易混淆。考生在复习迎考前,一定要对这些规范烂熟于心.然后根据一些常用的辨析方法来审视句子,如审读语境、分析结构、创设情景、图示结构等。

  3.(11三明)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殊不知,沙县引人注目的又岂此风味小吃?

  B.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沙县民间的戏剧十分活跃,各个戏班竞相演出。

  C.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小孩担任什么角色,大人就走什么台步?

  D.大人更不含糊,或跑、或跳、或碎步、或弓步、或垫步……

  【解析】C句的问号应该改为句号。

  4.(11遵义)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C)

  A. “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满意!”

  B. 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

  C. 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有没有再调查?

  D. 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

  【解析】A句中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B句中的《四书五经》是特定称谓,应该是引号;D句“贵州的黄果树、龙宫”中的顿号应该改为“和”,这样才能构成并列。

  5.(11泰安)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B.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C.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D.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后也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解析】A句和C句中的“登岳阳楼”这个引号应该改为书名号; D句中《登岳阳楼》后的逗号应该改为冒号。

  6.(11潍坊)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B)

  A.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明确要求省部级干部“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B.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让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怎样才能使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更有效?

  C.博鳌亚洲论坛在凝聚亚洲共识、传播亚洲声音、促进亚洲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论坛。

  D.黄莺儿羞涩地躲在绿柳深处,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曲;花喜鹊高兴地站在高枝上,向人们报告着激动人心的喜讯。

  【解析】应该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7.(11遂宁)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

  A.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郭青建是我们蓬溪人学习的榜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代文益说:“我们一定要让蓬溪人永远记住这个骄傲!”

  C.“这是怎么啦?同学们。”张老师一进门就 问。

  D.游客走进“神奇遂宁”,亲身体验“拜慈善观音,漂中国死海,赏国宝宋瓷,游观音圣湖”之旅。

  【解析】B句“说”后的冒号应该改为逗号;C句的问号应该改为逗号,“同学们”后的句号应该改为感叹号;D句“神奇遂宁”这个引号应该删去。

  8(11恩施)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镜片(如玻璃、水晶),根据镜面中央 和边缘的厚薄不同,一般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B.“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C.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

  D.粗看画竹,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hanyuchangshi/33264.html

  • 【真正的熬夜是什么意思】熬夜是什么意思

    熬夜,是一种现代生活经常听到或者做到的一种现象,是一种危害人的身体的不良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熬夜是什么意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熬夜基本解释  词语:熬夜  拼音:áo yè 注音:ㄠˊ ㄧㄝˋ  词性:动词  ◎ 熬夜 áoyè...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病句标点选择题|病句标点题例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标点题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病句标点题例,欢迎阅读  病句标点题例1  1 使用标点符号有错误的是  A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四大名琴的介绍】四大名琴介绍

    谓“琴、棋、书、画”当中的“琴”,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弹拔乐器之一,现称古琴或七弦琴。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rd...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古文中之字用法]也字在古文中的用法

    古文,是上古时代的文字,也是古代人民陆续造成的文字的总称。也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也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欢迎阅读  也字在古文作为副词中的用法  (1) 亦表示同样 。也可以;也是  (2)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3) 表示转折或让步 。  (4) 表示委婉。  (...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古文中者的用法与意思?_古文中者的用法

    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古文中者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文中者的用法,欢迎阅读  古文中者表停顿的用法  例:  ⑴近者奉辞伐罪。  ⑵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⑶远者数世,近者及身。  古文中者表疑问的用法  例:  何者?上下之分也...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俄语连接词的用法】语文连接词的用法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语文连接词的用法是什么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连接词的用法,欢迎阅读  语文连接词作主要连接词和短语的用法  如,和、同、跟、与、及、以及、或、并、而等。  和、同、跟、与、及、以及,联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如: 老师...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10种不同的病句|6种不同的病句

    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6种不同的病句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6种不同的病句。欢迎阅读  6种不同的病句1  1、语序不多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rdqu...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之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都有哪些]之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之在文言文中的用法,欢迎阅读  之字在文言文中作为通假字的用法  通也义  《墨子·大取》:圣人也,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义。...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殊死搏斗阅读理解答案_殊死搏斗阅读理解题目附答案

    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答题技巧,殊死搏斗阅读附答案是怎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殊死搏斗阅读附答案,欢迎阅读。《殊死搏斗》材料  殊死搏斗  今天中午,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屋檐下蜘蛛结起了一张一尺见方的捕虫网。这网结得真好看,蛛丝很有规律地一层层结在网上,整...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 [文言文见的用法和意义]文言文见的用法

    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关于文言文见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文言文见的用法,欢迎阅读  文言文见作为名词的用法  见解;见识  《晋书?王浑传》:“敢陈愚~。”  文言文见作为副词...

    发布于:2015-09-25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