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寒假作业答案大全】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大全2019

寒假作业 2015-09-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寒假作业】

  以下是由为您整理提供的关于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答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欢迎阅读与借鉴。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1. C  2. A  3. D  4. D  5. C  6. D  7.B

  二、材料解析题

  8.(1)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

  (2)维护奴隶制度。

  (3)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不同: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重刑。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4)鲁迅认为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

  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

  9.(1)人与自然的关系。含义不一致。材料二中的“天”是指神。

  (2)材料二认为天有意志,天降灾乱。材料三则认为天没有意志,不会降灾祸惩罚人。

  材料二把“天”神化,目的是宣扬君权神授,皇权至上,宣扬大一统,其目的是让人民服从君主。材料三明确提出“天意”是人制造的,与自然现象无关。

  (3)两个材料都提出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观点。材料四提出自然与人互相制约的关系,比材料一观点更全面。因为人类不仅要有战胜自然的勇气,更要遵循自然规律。

  三、问答题

  10.(1)孔子,仁。 (2)程颐、程灏,朱熹,陆九渊、王守仁。

  (3)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历史练习二(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选择题:1.A 2.D 3.C 4.D 5.D 6.B

  二、材料解析题

  7.(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朝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思想。(3)西学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外国寻求真理,不同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活跃,诞生一大批思想家。

  8.(1)新文化运动;(2)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是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基础。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家思想有许多合理的内容,如“仁”的学说,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孔子也是一位世界名人。

  9.(1)儒家思想。原因:辛亥革命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存在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袁世凯在文化教育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并逐渐深入人心。(3)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

  历史练习三(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 1.C 2.A 3.D 4.D 5.D 6.C

  二、材料解析题

  7.(1)1949年2月:三大战役取胜,国民政府即将被推翻,新民主主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1979年1月: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2)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3) 第一发现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二发现 《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第三发现 《中国革命中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第四发现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问答题

  8.(1)巨变: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指导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3)意义:①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②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③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历史练习四(专题二、五 古代和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

  材料解析题

  1.(1)书体:楷书。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2)画种:年画。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等。

  (3)体裁:(长篇章回体裁)小说。社会背景: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等。

  (4)题目: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发展状况及原因;浓缩人生精华的明清文艺等。

  2.(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未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束缚;等等。(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⑴①宋代: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杂剧。②元朝:政府注意保护艺人,科学长期停止,士子没有出路,便与民间艺人一起,吸取杂剧和诸宫调之长,创出元杂剧;元代后期,科举考试恢复,加上表演模式过于呆板僵化,逐渐衰落。

  ⑵①现象: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②剧种及特色: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化妆都有一定谱式;表演都有一定程式,多采用虚拟性动作,虚实兼备、形神兼备。

  4.(1)用核武器作为防止法西斯战争的手段;反对把核武器作为大规模杀人武器。

  (2)目的:反对核战争,打破核垄断。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造福国民。

  (3)当前核威胁依然存在;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扩散。

  5.(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走上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段时间,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经历了曲折。

  (2)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整个国家陷入空前的浩劫之中,其中教育领域是“重灾区”。教育事业所遭受的破坏,在教育史上是罕见的。“文革”初期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开展“革命大批判”成了中心任务,冲击党政机关、军事部门;所谓的“教育改革”实际上是依附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教育体制也迈上了改革的步伐。“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酝酿、提出及其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

  历史练习五(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选择题 : 1.A 2.B 3.A 4.A

  二、材料解析题:5.(1)人本身 天赋人权;

  (2)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启蒙运动;

  (3)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相互学习交流发展。

  6.(1)角度:伏尔泰从天赋人权的角度;卢梭从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角度。

  主张: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卢梭主张以暴力推翻暴政(暴力革命)。

  (2)共同之处:反对专制,提倡自由、平等,实行民主政治。

  (3)不同: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新文化运动是在思想领域维护共和,反对专制的斗争。)

  7. (1)思想方面: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思想,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把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政治制度方面: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国家。

  (2)根据社会契约、天赋人权等原则发表《独立宣言》,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旗帜;根据人民主权(主权在民)等原则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社会都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8.(1)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立人达人。

  (2)理性;知德合一。都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苏格拉底弥补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弊端;反对智者学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

  (3)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4)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历史练习六(专题七、八)

  世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与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材料解析题

  1.(1)伽利略:发现了落体定律,还确定了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这两个新概念。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和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

  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电效应理论。

  (2)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牛顿建立起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

  斯坦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之中。

  (3)牛顿经典力学及以后物理学研究成果促进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1)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2)电的应用。如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等。

  (3)第三次科技革命。

  (4)如①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②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③科技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想;

  ④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对宇宙与自然的认识等。

  历史练习七 (专题一至四综合)

  一、材料解析题

  1. (1)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破除对孔子的迷信。反封建的先驱,带有民主色彩。

  (2)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民本思想。

  (3)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

  (4)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文化:理学、心学占统治地位。走向极端。影响: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思想基础,对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一定影响。

  2.(1)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抵抗派。(2)态度:利用儒家思想。意图:宣传维新

  思想;减少变法阻力。(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3.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二、问答题

  4.(1)主要成效:维新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客观上也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行,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2)不同特点:

  ①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斗争纲领;革命派则直接借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②维新思想主张维新改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三民主义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只要答出一点即可)

  (3)进步:

  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较彻底地的批判。

  ②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从器物、制度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③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历史练习八 (专题一至八综合)

  材料解析题

  1. ⑴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维新变法或君主立宪。

  ③《青年杂志》或《新青年》。

  ⑵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⑶井冈山时期(如答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亦可)农村包围城市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⑷如:伟大抱负、忧国忧民情怀、坚定的革命意志、百折不挠的毅力、创新的精神等。

  2.(1)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2)核心观点:科学改变人的世界观;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因为牛顿的发现,为人们打破宗教和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鼓励人们以理性和科学的精神认识自然和社会。

  (3)反对愚昧解放思想。

  (4)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科学进步推动着思想的解放。

  最新高二历史必修三寒假作业参考答案(20191216下午)

  单元一(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D 4. D 5. C 6. D 7.B

  二、材料解析题

  8. ①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②维护奴隶制度。③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不同:孔子重“德”,反对 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重刑。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④鲁迅提示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

  9.①人与自然的关系。含义不一致。材料二中的“天”是指神。②材料二认为天有意志,天降灾乱。材料三则认为天没有意志,不会降灾祸惩罚人。材料二把“天”神化,目的是宣扬君权神授,皇权至上,宣扬大一统,其目的是让人民服从君主。材料三明确提出“天意”是人制造的,与自然现象无关。③两个材料都提出人类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观点。但材料四还提出自然与人互相制约的关系,比材料一的观点更为全面。因为人类不仅要有战胜自然的勇气,更要遵循自然规律。

  三、问答题

  10.(1)孔子;仁;

  (2)程颐、程灏、朱熹、陆九渊、王守仁;

  (3)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新文化运动;陈独秀;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单元二(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D 5. D 6.B

  二、材料解析题

  7.(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朝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思想。(3)西学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外国寻求真理,不同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8.(1)新文化运动;

  (2)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是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基础。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家思想有许多合理内容,如“仁”的学说,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孔子也是一位世界名人。

  9.(1)儒家思想。原因:辛亥革命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存在浓厚的封建思想意识;袁世凯在文教育领域内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说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到传播并逐渐深入人心。 (3)社会主义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

  单元三(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D 4.D 5.D 6. C

  二、材料解析题

  7. (1)1949年2月:三大战役取得胜利,国民政府即将被推翻,新民主主义即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1979年1月: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

  (2)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3)

  第一发现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二发现 《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第三发现 《中国革命中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第四发现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问答题

  8.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指导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意义:(1)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2)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3)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单元四(专题二、五) 古代和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

  一、材料解析题

  1.(1)书体:楷书。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2)画种:年画。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3)体裁:(长篇章回体裁)小说。主要背景: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4)题目: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浓缩人生精华的明清文艺等等。

  2.(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发达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不能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答出3个方面即给3分,其他观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⑴①宋代: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杂剧。②元朝:政府注意保护艺人,科学长期停止,士子没有出路,便与民间艺人一起,吸取杂剧和诸宫调之长,创出元杂剧;元代后期,科举考试恢复,加上表演模式过于呆板僵化,逐渐衰落。⑵①现象: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②剧种及特色: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化妆都有一定谱式;表演都有一定程式,多采用虚拟性动作,虚实兼备、形神兼备。

  4.(1)用核武器作为防止法西斯战争的手段;反对把核武器作为大规模杀人武器。

  (2)目的:反对核战争,打破核垄断。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在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造福了国民。

  (3)当前核威胁依然存在;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扩散。

  5.(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走上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前夕这段时间,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经历了曲折。(2)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整个国家陷入空前的浩劫之中,其中教育领域是“重灾区”。教育事业所遭受的破坏,在教育史上是罕见的。文革初期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开展“革命大批判”成了中心任务,冲击党政机关、军事部门;所谓的“教育改革”实际上是依附于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文化大革命”使我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界经过拨乱反正,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广大教育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教育体制也迈上了改革的步伐。“三个面向”方针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酝酿、提出及其实施,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

  单元五(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B 3.A 4.A

  二、材料解析题

  5. (1)人本身 天赋人权

  (2)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启蒙运动

  (3)民主和科学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相互学习交流发展

  6(1)角度:伏尔泰从天赋人权的角度;卢梭从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角度。

  主张: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卢梭主张以暴力推翻暴政(暴力革命)。

  (2)共同之处:反对专制,提倡自由、平等,实行民主政治。

  (3)不同: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舆论上的准备;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新文化运动是在思想领域维护共和,反对专制的斗争。)

  7(1)思想方面: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等思想,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把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政治制度方面:资产阶级总统共和制国家。

  (2)根据社会契约、天赋人权等原则发表《独立宣言》,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旗帜;根据人民主权(主权在民)等原则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8(1)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立人达人。

  (2)理性;知德合一。都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苏格拉底弥补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弊端;反对智者学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

  (3)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4)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高二必修三 单元六(专题七、八)

  世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与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材料解析题

  1.(1)伽利略:发现了落体定律,还确定了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这两个新概念。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和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和

  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电效应理论。

  (2)伽利略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牛顿建立起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同时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之中。

  (3)牛顿的经典力学及以后的物理学研究成果促进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为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1)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2)电的应用。如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求真、务实、创新的科学态度等。

  (3)第三次科技革命。

  (4)如①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②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③科技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想;④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对宇宙与自然的认识等。

  3⑴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⑵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了现实主义文学;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⑶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东西方文化取得了共同的发展,这一时期随之而来的垄断资本主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兴起并在全球范围展开。以原子能等为代表的高科技迅速影响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中不断获得发展。西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 必修三 (1-4专题) 综合

  一、材料解析题

  1. (1)揭露道学家的虚伪,破除对孔子的迷信。反封建的先驱,带有民主色彩。 (2)天下为主,君为客;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民本思想。(3)反对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世致用。 (4)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文化:理学、心学占统治地位。走向极端。影响: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思想基础,对近代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一定影响。

  2.(1)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抵抗派。

  (2)态度:利用儒家思想

  意图:宣传维新思想;减少变法阻力。

  (3)态度:全盘否定传统儒学。作用:维护共和政体;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

  3.(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解决的重大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二、问答题

  4(1)主要成效:维新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客观上也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三民主义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行,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2)不同点:①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斗争纲领;革命派则直接借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②维新思想主张维新改良,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三民主义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只要答出一点即可)

  (3)进步之处: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较彻底地批判。②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从器物、制度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③新文化运动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hanjiazuoye/33026.html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