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升等于多少斤]1 荷塘月色①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电子教材】
朱自清
返回页首
学习重点
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②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③,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④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⑤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接下页)
①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上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②﹙满月﹚圆月。③﹙闰儿﹚作者的次子朱闰生。④﹙蓊蓊(wěngwěng)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⑤﹙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古乐府《江南曲》中有“莲叶何田田”的句子。
·4·
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①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②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③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④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⑤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⑥,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⑦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⑧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⑨,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⑩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⑾的季节。梁元帝⑿《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⒀;( ) 首徐回,兼传羽杯⒁;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⒂。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⒃;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接下页)
①﹙袅娜﹚柔美的样子。②﹙宛然﹚仿佛。③﹙脉脉mòmò﹚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④﹙风致﹚美的姿态。⑤﹙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也写作“班驳”。⑥﹙倩影﹚美丽的影子。⑦﹙梵婀(ē)玲﹚英语“violin”的译音,即小提琴。⑧﹙一例﹚一概,一律。⑨﹙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⑩﹙艳歌﹚专门描写男女爱情的歌曲。⑾﹙风流﹚这里的意思是年轻男女不拘礼法地表露自己的爱情。⑿(梁元帝)南朝梁代皇帝萧绎,写有《采莲赋》。⒀﹙妖童媛(yūàn)女,荡舟心许﹚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摇着小船互相默默地传情。妖,艳丽。媛女,美女。许,默认。⒁﹙() (yì)首徐回,兼传羽杯﹚船慢慢地来回摇荡着,双方传递着酒杯。( ) 首,古时画( ) 于船头,所以把船头叫( ) 首,(), 水鸟。徐,慢慢地。回,转。兼,指双方。羽杯,酒器。⒂﹙櫂(zhāo)将移而藻挂,船欲动丽萍开﹚桨要划动,却被水草挂着;船要移动,就把浮萍分开了。榷,通“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相似。⒃﹙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那细细的腰肢,裹着洁白的绸子,走走退退,不住地回视自己的动作。尔其,那。迁延顾步,形容走走退退不住地回视自己动作的样子。顾,眷顾,多情的样子。
·5·
而敛裾①。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②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③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练习
一 朗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然后联系景物描写,说说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
二 课文描绘景物,运用了通感方法。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如古诗“风来花底鸟声香”,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鸟抛软语丸丸落”,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品味下边两个句子,分别指出其感觉的转移,以及产生的艺术效果。
1.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三 课文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方法,增强了表现力。试说说下边几例的巧妙之处。
1.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四 作者精心选用动词和叠词,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试就下边几例作一些说明。
1.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2.(黑影和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①﹙敛裾﹚这里是提一提衣裳的意思。裾,衣襟。②﹙消受﹚享受。多用于否定。③﹙《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
·6·
3.悄悄地披了衫 轻轻地推门进去
4. 路上阴森森的 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5.田田的叶子 一粒粒的明珠
6.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五 △背诵第4至第6段。
注:带△标志的练习题为选做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dianzijiaocai/28857.html
-
【触龙说赵太后】触龙说赵太后详细阅读
《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
勾践灭吴_勾践灭吴 (节选)详细阅读
《国语》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克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大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
-
预产期计算器|预 言详细阅读
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
- 详细阅读
- 详细阅读
-
鸿蒙系统|鸿 门 宴 司马迁详细阅读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论 语》详细阅读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
-
《物种起源》导言原文|《物种起源》导言 达尔文详细阅读
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②,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回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这样,在五年的时间内,我专心思考这个问题,并且作了一些札记...
-
藤王阁序原文_藤王阁序 (唐)王勃详细阅读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
- 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