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舍重茧的意思]百舍重茧的典故

典故 2013-11-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典故】

  百舍重茧的意思是形容走远道的辛苦。你们知道百舍重茧的典故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百舍重茧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百舍重茧的典故

  《尸子 止楚师》:“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般。”

  有一个小孩,上自然课时听老师说蝴蝶的成长过程,由卵变为幼虫,由幼虫变为蛹,由蛹变成蝶。在回家途中,他在一棵树上发现了一个蛹,他取回家中细心观察蛹蜕变成蝴蝶的过程。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有一只昆虫的头部突了出来,小孩心里想,会不会这并非美丽的蝴蝶的蛹呢?过了几小时,昆虫仍然在拼命挣扎,想要把身体挤出来,但仍然没有破蛹而出。小孩为了要帮这小昆虫一把,就拿剪刀把蛹剪开,把它解救了出来。可是,这时从蛹里爬出来的,并非小孩心目中想看到的美丽的蝴蝶,而是一只丑陋不堪的昆虫。小孩惊叫起来说:“怪物,怪物!”他的父亲急忙从书房里跑出来,看见儿子奇异的表情,便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当他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再仔细地看了小昆虫一会,最后他对儿子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并非怪物啊。它实际上正是一只未成形的蝴蝶,只是因为你善意的一剪,看起来好像帮了它,实际上却使它不能从挣扎中成长起来,蜕变成蝴蝶,你虽然想要帮它,却反而害了它。”

  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有些路是一定要亲身定过的,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因为世事往往“欲速则不达”,就好象蛹蜕变成为蝴蝶一样。

百舍重茧的解析

  词 目 百舍重茧

  发 音 bǎi shè chóng jiǎn

  释 义 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出 处 《战国策·宋策》:“公输盘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盘。”

  用 法 作分句、定语;形容旅途劳累

百舍重茧的接龙

  百舍重茧 → 茧丝牛毛 → 毛森骨立 → 立此存照 → 照猫画虎 → 虎背熊腰 → 腰缠万贯 → 贯朽粟陈 → 陈词滥调 → 调嘴学舌 → 舌剑唇枪 → 枪林弹雨 → 雨过天青 → 青出于蓝 → 蓝田生玉 → 玉卮无当 → 当场出彩 → 彩凤随鸦 → 鸦雀无闻 → 闻风而起 → 起死回生 → 生拉硬扯 → 扯篷拉纤 → 纤芥之疾 → 疾风迅雷 → 雷打不动 → 动辄得咎 → 咎由自取 → 取辖投井 → 井井有条 → 条三窝四 → 四衢八街 → 街头巷尾 → 尾生之信 → 信口开河 → 河山带砺 → 砺山带河 → 河清难俟 → 俟河之清 → 清汤寡水 → 水滴石穿 → 穿云裂石 → 石沉大海 → 海立云垂 → 垂涎欲滴 → 滴水成冰 → 冰清玉洁 → 洁身自好 → 好肉剜疮 → 疮痍满目 → 目不识丁 → 丁公凿井 → 井中视星 → 星旗电戟 → 戟指怒目 → 目指气使 → 使羊将狼 → 狼心狗肺 → 肺石风清 → 清夜扪心 → 心织笔耕 → 耕当问奴 → 奴颜婢膝 → 膝痒搔背 → 背信弃义 → 义无反顾 → 顾全大局 → 局促不安 → 安步当车 → 车载斗量 → 量才而为 → 为渊驱鱼 → 鱼游釜中 → 中馈犹虚 → 虚有其表 → 表里如一 → 一呼百诺 → 诺诺连声 → 声罪致讨 → 讨价还价 → 价增一顾 → 顾盼自雄 → 雄心壮志 → 志美行厉 → 厉兵秣马 → 马工枚速 → 速战速决 → 决一雌雄 → 雄才大略 → 略见一斑 → 斑驳陆离 → 离弦走板 → 板上钉钉 → 钉嘴铁舌 → 舌桥不下 → 下马看花 → 花样翻新 → 新陈代谢 → 谢天谢地 → 地久天长 → 长枕大被 → 被山带河 → 河落海干 → 干柴烈火 → 火上浇油 → 油腔滑调 → 调兵遣将 → 将伯之助 → 助人为乐 → 乐而不淫 → 淫词艳曲 → 曲终奏雅 → 雅俗共赏 → 赏罚分明 → 明刑不戮 → 戮力同心 → 心心相印 → 印累绶若 → 若有所失 → 失张失智 → 智圆行方 → 方枘圆凿 → 凿凿有据 → 据为己有 → 有眼无珠 → 珠光宝气 → 气味相投 → 投鼠忌器 → 器宇轩昂 → 昂首阔步 → 步履维艰 → 艰苦卓绝 → 绝少分甘 → 甘雨随车 → 车水马龙 → 龙飞凤舞 → 舞衫歌扇 → 扇枕温被 → 被发缨冠 → 冠冕堂皇 → 皇天后土 → 土阶茅屋 → 屋乌之爱 → 爱莫能助 → 助我张目 → 目挑心招 → 招风惹草 → 草率收兵 → 兵不雪刃 → 刃迎缕解 → 解衣推食 → 食古不化 → 化零为整 → 整装待发 → 发凡起例 → 例行公事 → 事必躬亲 → 亲如骨肉 → 肉跳心惊 → 惊弓之鸟 → 鸟枪换炮 → 炮凤烹龙 → 龙蛇飞动 → 动人心弦 → 弦外之音 → 音容笑貌 → 貌合心离 → 离心离德 → 德高望重 → 重蹈覆辙 → 辙乱旗靡 → 靡靡之音 → 音容宛在 → 在所难免 → 免开尊口 → 口耳之学 → 学而不厌 → 厌难折冲 → 冲口而出 → 出谷迁乔 → 乔龙画虎 → 虎踞龙盘 → 盘马弯弓 → 弓折刀尽 → 尽善尽美 → 美意延年 → 年高望重 → 重温旧梦 → 梦寐以求 → 求全之毁 → 毁家纾难 → 难言之隐 → 隐恶扬善 → 善始善终 → 终南捷径 → 径情直行 → 行成于思 → 思潮起伏 → 伏低做小 → 小恩小惠 → 惠而不费 → 费尽心机 → 机关算尽 → 尽忠报国 → 国士无双 → 双宿双飞 → 飞灾横祸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diangu/13801.html

  • 【成语典故口若悬河30字】成语典故:口若悬河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推荐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十二生肖牛图片大全_十二生肖——牛的典故大全

    牛是守信的。它不忘自己的使命,全神贯注的工作,为迎接丰收而奋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有关牛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牛的典故1:  鸡口牛后:由“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得来。《战国策·韩策》中记载,战国后期,各国都在考虑是否与强大的秦国联合。...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愚公移山的愚是什么意思|愚公移山的典故是什么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愚公移山相关典故内容。愚公移山的意思  [释义]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语出] 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投笔从戎的典故出自】投笔从戎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投笔从戎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它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成语典故呢?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投笔从戎的典故,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投笔从戎的解释  典故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释意思: 投:扔掉;从戎:参加军队。扔掉笔杆子,投身=了=军队。指弃...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三国故事妄自菲薄的典故|三国典故: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是三国演义里很著名的一个典故,那么她的由来是什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的妄自菲薄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妄自菲薄典故:  刘备死后, 诸葛亮决心辅佐刘备之子刘禅统一天下, 复兴汉室。为此, 他倾注全力北伐曹操。出征之前, 他上书劝刘禅保持蜀中政治清明, 使他...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只许州官放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历史典故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推荐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l...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东山再起的典故与谁有关|东山再起的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 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东山再起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典故介绍  东山再起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其用法偏正式,作...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有关花卉的诗词名句】关于花卉的诗词典故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诗词典故,欢迎阅读:  关于植物部花卉的诗词典故  【天女散花】  参见九流部·宗教“散天花”。宋陆游《夜大雪歌》:“初疑...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三国鸡肋的典故]三国典故:借刀杀人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引人人胜、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借刀杀人典故:  三国时期,孔明病故,魏延在军中做了一个头上生角的梦就认为自己可以称王的预兆,就对孔明的安排不满,与马岱起兵攻打杨仪,杨仪看了孔...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三国热之火烧赤壁】三国典故:火烧赤壁

    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里很著名的一个典故,那么她的由来是什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的火烧赤壁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火烧赤壁典故:  公元220xx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进而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幽、冀、青、并、兖、豫、徐和司隶(今河南洛阳一带)共八州的地盘,形成了...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