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巡借箭抗敌读后感】张巡借箭抗敌的典故讲了什么

典故 2013-11-2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典故】

  我们都听说过诸葛亮的草船借箭,那你听说过张巡借箭抗敌的典故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张巡借箭抗敌的典故讲了什么

  唐玄宗一路西逃,但忠于朝廷的官员们却纷纷带领军民,奋起抵抗叛军。其中,最早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平原(今山东平原)太守颜真卿和他的堂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

  颜真卿是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唐代初期的学者颜师古的后代。早在安禄山谋反朝廷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时,颜真卿就开始备战了。他借口预防大雨,派军民修缮城墙,召集壮丁,加强城防,还储藏了很多粮食。安禄山叛乱后,河朔(黄河以北地区)一带全都陷入叛军之手,只有平原城的防守是完好的。唐玄宗刚听到河朔沦陷的消息时,悲叹道:“河北二十四郡,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臣?”当他听说平原城仍在坚持抵抗时,转悲为喜,说:“不知颜真卿是什么模样,竟能做得这样好。”

  颜杲(gǎo)卿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的叛军到达藁(gǎo)城(在今河北省)时,他就招募了一千多名士兵,准备抵抗。安禄山攻下洛阳后,颜真卿在十天内招募了一万人,并与颜杲卿联合讨伐安禄山。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用计占领了井陉关(在今河北井陉),截断了安禄山的退路,河北军民士气大振,二十四郡中有十七郡又归顺了朝廷。大家推举颜真卿为主帅,聚集了二十多万人马,共同抗击叛军。

  安禄山见后方不稳,急忙派大将史思明、蔡希德分两路攻打常山。常山的城防工事没修好,兵力又少,颜杲卿带领军民拼死抵抗了四天,最终粮缺弹尽,常山城被攻破。颜杲卿和袁履谦被叛军抓到洛阳,他们受尽酷刑,但仍对着安禄山怒骂不止,最后双双牺牲。

  颜杲卿被害后,颜真卿仍在坚持抵抗,直到唐肃宗即位后,他才率领众人辗转来到凤翔(治所在今陕西凤翔),朝见肃宗。

  另一位英勇抗击叛军,多次立下战功的名将,是张巡。

  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叛军攻陷宋、曹等州,谯郡(今安徽亳州)太守杨万石投降了叛贼,还逼迫当时任真源县令的张巡,向西去迎接叛军。张巡却率领军民讨伐叛贼,在雍丘(今河南杞县)一举击败叛军大将、原雍丘县令令狐潮。

  数月后,令狐潮重整旗鼓,率领四万大军扑向雍丘,想报仇夺城。当时张巡只有四千人,士兵们都很紧张,张巡却胸有成竹,对将士们说:“令狐潮气势虽凶,又了解城中情况,必然有轻视我们的想法。现在我们出其不意出击,敌人一定惊怕而退,我们乘势追击,必可打胜仗。”

  于是,他派一千人登城防守,自己亲自率领一千人,分成数个小队,开城门突然冲出。张巡身先士卒,直冲贼阵,打得贼兵人仰马翻,纷纷败退。

  第二天,叛军又来攻城。他们用百门大炮轰城,打得城楼都倒塌了。张巡在城上修建木栅来防守。叛军像蚂蚁一样蜂拥而上。张巡命士兵把干草浸透油脂,烧着后投向贼兵,叛军不得不退却。

  张巡知道自己的兵少,所以每次都以坚守为主,用智谋打退敌军,或者乘天黑偷袭敌营。这样坚持了六十余日,大大小小打了三百余仗,叛军无计可施,只得将雍丘城团团围住。

  不久,雍丘城中箭已用完。张巡效法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妙计,命令士兵做了一千余个草人,披上黑衣,趁夜晚用绳索吊到城下。叛军以为城中守军要突围偷袭,纷纷用箭射击。过了很久,他们才发现城上吊下来的是草人。但这时,草人浑身都射满了箭,有数十万支。

  后来,张巡又趁黑夜将派五百名敢死队坠下城去,贼兵以为又是草人,所以也不防备。五百名敢死队便冲入贼营,令狐潮的军队猝不及防,顿时大乱,把自己的营帐烧掉逃走了。这样,张巡不仅确保了城池不失,而且在战斗中反败为胜,给叛军以沉重打击。

  不久,令狐潮又卷土重来,增调兵马包围了雍丘城。张巡派部将雷万春在城头上同令狐潮对话。叛军纷纷射箭,雷万春的脸上一连被射中六支箭,仍然一动不动,镇定自若。令狐潮怀疑是木头人,派人来问才知是雷万春,不由得大吃一惊,远远地对张巡说:“刚才看见雷将军这个模样,才知你的军令的确很严。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雍丘城终将被攻破。”张巡回答说:“阁下连人伦都不知道,怎么能通晓天道呢?”

  令狐潮理屈词穷,叛军们斗志衰落,张巡抓住战机率兵出击,又一次大获全胜,擒获叛军将领十四人,吓得令狐潮连夜逃到陈留,龟缩在城里,再也不敢出来。

  从公元756年年初,雍丘保卫战开战,叛军一直不断地增兵,但张巡率将士誓死守城,直到这年年底奉命主动撤离。在这期间,雍丘城始终岿然不动,成为大唐抗击叛军的坚强堡垒。为表彰张巡的忠诚与战功,后来的唐肃宗李亨专门下诏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

  张巡城陷遇害讲什么

  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接替李巨任节度使,驻军临淮,许叔冀、尚衡驻军彭城,他们都持观望态度,不肯救睢阳之围。张巡命南霁云到许叔冀处求援,许叔冀不同意,只送布数千匹。南霁云在马上谩骂,要求拼死决斗,许叔冀不敢回答。 [20]

  张巡又派南霁云至临淮告急,率精锐骑兵三十人突围出城,叛军上万人阻挡,南霁云左右开弓,叛军都溃败下去。南霁云见到贺兰进明,贺兰进明说:“睢阳存亡之事已定,出兵又有什么用处呢?”南霁云说:“城也许尚未陷落,如已失守,我就以死向您谢罪。”贺兰进明担忧出兵后会被许叔冀袭击,又妒忌张巡的声名威望,本就没有出兵的意思。他又喜爱南霁云这位壮士,想留下他。大设酒宴招待,音乐声起,南霁云哭着说:“昨天冲出睢阳时,将士已整月吃不到粮食了。现在您不出兵,而设宴奏乐,从大义上讲我不忍心独自享受,虽然吃了,也咽不下去。现在主将交给我的任务没完成,我请求留下一个指头已示信用,回去向中丞报告吧。”说罢就拔佩刀砍断一根手指,满座都大惊,为之流泪。南霁云最后不吃离开。抽箭回头射佛寺的宝塔,箭射进砖中,说:“我破灭叛贼回来,定要消灭贺兰进明,这支箭就是我誓言的标志!” [21-22]

  南霁云到了真源,李贲送马百匹;在宁陵宿营时,得到城使廉坦的三千军队,乘夜突围入城。叛军发觉,加以阻挡,南霁云边战边进,士兵大多战死,到达睢阳的才一千人。正遇大雾,张巡听到战斗的声音,说:“这是南霁云他们的声音。”便打开城门,南霁云赶着从叛军手里抢夺的几百头牛入城,将士们都执手哭泣。 [23-24]

  叛军知睢阳已无外援,围攻更急。众人议论向东转移,张巡、许远认为睢阳是江、淮屏障,如果放弃,叛军就会乘胜鼓噪南窜,江、淮必亡。而且带领饥饿士兵行军,必然到不了目的地。

  十月初九,叛军攻城,将士因伤病无法作战。张巡向西叩拜说:“孤城防卫之计已穷尽,不能保全了,臣活着不能报告陛下,死也一定变成鬼来杀贼。”

  睢阳城陷后,张巡与许远一起被俘。睢阳将士见到张巡后,起立哭泣,张巡说:“大家镇静,不要怕,死是命中注定的。”众人都因悲伤而无法仰面正视他。尹子琦对张巡说:“听说您督战时,大声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满面,牙也咬碎,何至于这样呢?”张巡答道:“我要用正气消灭逆贼,只是力不从心而已。”尹子琦发怒,用刀撬开他的嘴,发现只剩三、四颗牙齿。张巡骂着说:“我为君父而死,你投靠叛贼,乃是猪狗,怎能长久!”尹子琦佩服他的气节,想要释放他。有人说:“他是谨守节义的人,怎肯为我所用?而且他得军心,不可留。”尹子琦于是以刀胁迫张巡投降,张巡不屈服。尹子琦又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未应声。张巡呼叫:“南八,男儿一死而已,不能向不义的人投降!”南霁云笑着说:“想有所作为啊,您是了解我的,怎么敢不死!”也不肯投降,张巡于是与姚门言、雷万春等三十六人一同遇害,终年四十九岁。 [25]

  唐肃宗后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并授其子官职。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diangu/13579.html

  • 【成语典故口若悬河30字】成语典故:口若悬河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推荐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十二生肖牛图片大全_十二生肖——牛的典故大全

    牛是守信的。它不忘自己的使命,全神贯注的工作,为迎接丰收而奋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有关牛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牛的典故1:  鸡口牛后:由“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得来。《战国策·韩策》中记载,战国后期,各国都在考虑是否与强大的秦国联合。...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愚公移山的愚是什么意思|愚公移山的典故是什么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愚公移山相关典故内容。愚公移山的意思  [释义]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语出] 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投笔从戎的典故出自】投笔从戎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投笔从戎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它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成语典故呢?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投笔从戎的典故,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投笔从戎的解释  典故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释意思: 投:扔掉;从戎:参加军队。扔掉笔杆子,投身=了=军队。指弃...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三国故事妄自菲薄的典故|三国典故: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是三国演义里很著名的一个典故,那么她的由来是什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的妄自菲薄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妄自菲薄典故:  刘备死后, 诸葛亮决心辅佐刘备之子刘禅统一天下, 复兴汉室。为此, 他倾注全力北伐曹操。出征之前, 他上书劝刘禅保持蜀中政治清明, 使他...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只许州官放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历史典故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推荐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l...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东山再起的典故与谁有关|东山再起的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 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东山再起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典故介绍  东山再起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其用法偏正式,作...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有关花卉的诗词名句】关于花卉的诗词典故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诗词典故,欢迎阅读:  关于植物部花卉的诗词典故  【天女散花】  参见九流部·宗教“散天花”。宋陆游《夜大雪歌》:“初疑...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三国鸡肋的典故]三国典故:借刀杀人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引人人胜、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借刀杀人典故:  三国时期,孔明病故,魏延在军中做了一个头上生角的梦就认为自己可以称王的预兆,就对孔明的安排不满,与马岱起兵攻打杨仪,杨仪看了孔...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三国热之火烧赤壁】三国典故:火烧赤壁

    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里很著名的一个典故,那么她的由来是什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的火烧赤壁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火烧赤壁典故:  公元220xx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进而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幽、冀、青、并、兖、豫、徐和司隶(今河南洛阳一带)共八州的地盘,形成了...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