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典故出处_德才兼备典故

典故 2013-11-1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典故】

  德才兼备的意思是指品德和能力都具备。你们想要了解德才兼备的典故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德才兼备典故,供大家阅读!

德才兼备典故

  1920xx年,16岁的邓绍昌与广安淡家坝(今广安恒升镇)淡氏姑娘结婚。淡家也是广安世家大族,清代家庭中便有人在湖北省通城、江苏省嘉定和甘肃省渭原出任知县。淡氏18岁嫁到邓家,1920xx年他们的女儿邓先烈出生。1920xx年8月22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十二日),一个幼小的生命“呱呱”的啼哭声,从离“德政坊”百米开外的瓦屋里传向世间。他,就是邓小平。

  当儿子诞生后,邓绍昌似乎看到了一线光芒,捕捉到了他的力量和希望之所在,他希望他的儿子能像先祖那样建功立业,希望儿子能超过先祖成为“贤才”、“人圣”。

  按照邓家辈分族牒“以仁存心、克绍先型、培成国用、燕尔昌荣”,邓小平属“先”字辈。

  “邓先圣”——这个给予刚刚落地的婴儿的名字,饱含着邓绍昌的苦心和希冀。

  邓小平在家虽然只有20xx年时间,但父母对其影响甚大,母亲淡氏信奉“逢恶不怕,逢善莫欺”的古训,宽厚待人,邻里纠纷多请她去调解。邓小平对母亲十分敬重,他曾深情地说:“当时那个家庭能够维持生活下去,全靠母亲。”1920xx年下半年,邓小平离开家乡,从此一去不返,淡氏十分挂念,辛勤的劳作和对远在异国他乡儿子的长久思念,终致积劳抑郁成疾,于1920xx年过早辞世。

德才兼备解析

  [释义]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语出] 《元史·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辨形] 才;不能写作“材”。

  [近义] 德高望重 又红又专

  [反义] 德薄能鲜 德薄才疏

  [用法] 含褒义。一般用于成年人;不用于少年儿童。一般作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品学兼优”;都含有“品德和才学都好”的意思。但~的“才”一般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多适用于踏上工作岗位的成年人;“品学兼优”的“学”指的是“学业”;侧重在“优”;指非常好;多用于小学学生;也可用于大学生。

德才兼备造句

  1、他是个德才兼备的学生,所以很受同学、老师的欢迎。

  2、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3、我们应该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来挑选国家领导人。

  4、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陈云同志提出,我们选干部,要注意德才兼备。

  6、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四化”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

  7、邓小平深入分析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阐述了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系统提出了加强对干部队伍监督的方法与途径等。

  8、公司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倡导员工把个人目标和公司目标相结合,和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9、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10、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基地,也是建设和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重要阵地。

  11、高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2、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那就是德才兼备。

  13、湖南省衡阳市创造条件,积极落实两纲,让一批德才兼备的女干部走上了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岗位,使他们为全市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4、再次要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具有高尚的师德、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较高水平的数学专业素养的优秀高中数学教师队伍;

  15、这样才能成为一个21世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

  16、正规的法学院教育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法律家,实现法律家之治的进程中意义重大,因此颇受各国重视。

  17、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选拔政治素质高、经营管理能力强、公正廉洁的优秀人才担任企业领导。

  18、学生只有思路宽广、基础雄厚、应变力强、德才兼备,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19、多注重提升自身素质,气质要靠修炼,不能才貌双全,至少德才兼备。

  20、我国法官司法能力建设的目标应是精英化,即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官。

  21、大学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造就德才兼备之人才虽然在学界早已达成共识,然而在实践中却时有背离。

  22、如何培养“学高”、“身正”,德才兼备的优秀师范生是高职师范教育专业的基本任务。

  23、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努力促使大学生社会化,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4、我们选择德才兼备的员工。

  25、党的干部标准就是德才兼备,其内涵有一个动态发展的历程。

  26、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其中包括少数民族妇女干部。

  27、德才兼备是任何时空下选拔官员的基本准则,但“德”与“才”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diangu/13488.html

  • 【成语典故口若悬河30字】成语典故:口若悬河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推荐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口若悬河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十二生肖牛图片大全_十二生肖——牛的典故大全

    牛是守信的。它不忘自己的使命,全神贯注的工作,为迎接丰收而奋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有关牛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牛的典故1:  鸡口牛后:由“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得来。《战国策·韩策》中记载,战国后期,各国都在考虑是否与强大的秦国联合。...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愚公移山的愚是什么意思|愚公移山的典故是什么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下面请欣赏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愚公移山相关典故内容。愚公移山的意思  [释义]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语出] 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投笔从戎的典故出自】投笔从戎这个典故出自哪里

    投笔从戎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它的主人公是谁?有什么成语典故呢?下面是网小编带来的投笔从戎的典故,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投笔从戎的解释  典故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解释意思: 投:扔掉;从戎:参加军队。扔掉笔杆子,投身=了=军队。指弃...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三国故事妄自菲薄的典故|三国典故: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是三国演义里很著名的一个典故,那么她的由来是什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的妄自菲薄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妄自菲薄典故:  刘备死后, 诸葛亮决心辅佐刘备之子刘禅统一天下, 复兴汉室。为此, 他倾注全力北伐曹操。出征之前, 他上书劝刘禅保持蜀中政治清明, 使他...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只许州官放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历史典故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推荐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l...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东山再起的典故与谁有关|东山再起的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 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东山再起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典故介绍  东山再起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其用法偏正式,作...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有关花卉的诗词名句】关于花卉的诗词典故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诗词典故,欢迎阅读:  关于植物部花卉的诗词典故  【天女散花】  参见九流部·宗教“散天花”。宋陆游《夜大雪歌》:“初疑...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三国鸡肋的典故]三国典故:借刀杀人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引人人胜、寓意深远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借刀杀人典故:  三国时期,孔明病故,魏延在军中做了一个头上生角的梦就认为自己可以称王的预兆,就对孔明的安排不满,与马岱起兵攻打杨仪,杨仪看了孔...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 【三国热之火烧赤壁】三国典故:火烧赤壁

    火烧赤壁是三国演义里很著名的一个典故,那么她的由来是什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的火烧赤壁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火烧赤壁典故:  公元220xx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进而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幽、冀、青、并、兖、豫、徐和司隶(今河南洛阳一带)共八州的地盘,形成了...

    发布于:2013-11-30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