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欣赏评述教学活动_九年级活动 欣赏与评述

初中美术教案 2013-08-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初中美术教案】

 九年级 第一单元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中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欣赏与评述课,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其间派生出的美术作品也随时代的变换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这几个时期美术作品的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对其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这节欣赏课有必要先让学生做些历史的“功课”,了解几个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特点,以及收集感兴趣的相应时期的文献资料,著名的美术图片等等,并把他们编好组,一个组对应一个时期,组长负责简述时代特征和介绍两件这个时期里最有名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作品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并且能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教学重点

从先秦到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的特色及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述新课

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历史资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分组坐好。

教师播放《国宝档案-大盂鼎》片断。

教师提问:

为何大盂鼎这件西周的青铜器是国宝?

在它身上都体现了哪些方面的价值?

出示课题: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

1.教师请三组学生分别按照“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的顺序介绍自己准备好的历史资料、文献及美术作品图片。

学生从美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历史价值等方面分析。

学生分组收集各类资料的工作在课前准备,讲述资料的同学要事先进行筛选。

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提问。

课前让学生做历史知识的准备,为这节课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底蕴做铺垫。

吸引学生注意,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大盂鼎”—“西周青铜器”—“西周社会的重要礼器” —“国宝”的联想。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四、模拟历史片段

五、小结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补充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如:

(1)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上为何流行旋涡纹?它们产生的生活基础是什么?

(2)半坡文化彩陶为何以“人面”、“蛙”、“鱼”等图案居多?

(3)商代青铜器为何流行狞厉森严的饕餮纹?

(4)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去欣赏一件商周青铜器?

(5)秦代为何鲜有青铜器?浩荡的秦始皇兵马俑又反映了秦代的什么社会现象?

(6)画像石、画像砖为何流行于汉代?

每组学生根据本组资料和教师的讲解分析编排一个简短的社会情景模拟,以“我是半坡的先民”或“我是汉代人”等为题简述相应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中能够体察出的历史信息。

你以何种方法让xx年之后的人了解今天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理解我们的思想信仰?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思考。

学生可以展开联想,充分发挥。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发掘其内在的历史价值。

穿越历史时空,让学生想象作为古人的感觉。

将时空向后延伸xx年,让学生意识到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责任。 12

教学设计(二)

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中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欣赏与评述课,意在体会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学价值,进而了解其社会价值与历史价值。本课的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教师给出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发掘美术作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的先秦至秦汉阶段的历史面貌与辉煌成就。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中国先秦至汉的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

从先秦到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的辉煌成就。

课前准备

学生复习相关历史知识;

教师选择有互连网的计算机教室进行本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与学生回顾中国历史的分期方法,请同学概括说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与思想信仰。(学生可上网查阅资料)

二、讲述新课

1.结合刚才查阅的结果,学生收集相应历史时期的美术代表作品。

2.教师给出思考题让学生探讨,如:

半坡彩陶上神秘的人面鱼纹可能具有何种意义?

原始社会时期的岩画如《稷神崇拜图》表达了原始先民的何种信仰?

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与商周人的思想信仰有何关联?

马王堆1号墓的帛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生死的什么态度?

中国的玉文化为何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高潮迭起?

3.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可相互启发、交流、,讨论,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分析一些重点作品。

三、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要点,鼓励学生多关注美术的发展动态。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chuzhongmeishujiaoan/10208.html

  • 第10课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教案_第10课玄妙的星——我们的太阳

    第10课 玄妙的星——我们的太阳 本单元围绕对“星空”的感受、想像和探索,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建立起对艺术与科学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想像力,促进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发展。 美丽而玄妙的夜空,充满着神奇。夜的花朵绽开蓓蕾,布满天际,群星争辉,灿烂的星空展现着艺苑风采。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浮想联...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灯与光的关系】灯与光教案

    教学目标 : 1、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圆筒基本形及其变式。 2、学生愿意尝试借鉴某种形式,运用适当的装饰手法美化灯饰。 3、学生能有兴趣地表述自己对灯与光的综合知识及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 学生通过看书、讨论、探索做纸制灯饰的方法步骤。...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我为校园添抹绿】我为校园添置色彩教案2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七年级·上册,人美版 [教学对象] 初中一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45分钟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 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教案]《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美术14册第十课《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一. 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由于学生的日常衣着大多数是学校的校服,或是家长帮他们选购的服装、帽子,所以,学生们外出旅游或参加某些活动时,从他们的穿着方面,就很难反映出性格特点和...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服装设计课例是什么】服装设计课例 《自己设计时尚的服装》

    《自己设计时尚的服装》教学理念:现代基础教育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标,《自己设计时尚的服装》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自己设计时尚的服装》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偏向学科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自己设计时尚的服装》他们很...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人教八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2d翻译】人教八年级上第三单元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活动1

    人教八年级上第三单元 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活动1泉州现代中学 陈可可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设计8226;应用”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四个活动内容进行拓展与变化,为了使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美术知识及技能,分别将四个教学活动安排具体化,个性化。在活动内容上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感受到“...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初二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初二年级下学期教案

    刘杨 第一课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初二年级下学期教案《开国大典》(1课时)初二年级下学期教案课 型: 单一课教学方法: 讲述、欣赏与思考。初二年级下学期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初二年级下学期教案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我们爱吃的水果小班社会教案】我们爱吃的水果

    第三单元 甜美的果实,快乐的人7、我们爱吃的水果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我们爱吃的水果2 感知一些南北佳果的形与色的特点。我们爱吃的水果3 能运用各种工具、纸材,表现“我们爱吃的水果”。教学要点:1 重点:能进行整体记忆和学会从多角度观察水果的形与色。能欣赏与评述大师作品。能运用各种纸材表现水果。...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编织美丽生活_《编织美丽》说课稿

    [教案]湘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课 《编织美丽》说课稿 一、说教材: 《编织美丽》是新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课的教学内容。《编织美丽》说课稿这一课的原题目是《编纸条》,非常直观但我个人觉得标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将它的名字改成了《编织美丽》,我想这样的课题会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编织美丽》是一堂手工制...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 【神秘幽远的意思】第6课神秘幽远玛雅人

    第6课 神秘幽远玛雅人 (2课时)教学目标 1.学生在感受、了解玛雅艺术时,能用恰当的词汇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加强对人类文明的关注。 2.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比较玛雅文明与秦兵马俑艺术的异同及其两者的关系。 教学准备 玛雅艺术图片、录像带;有关原始部落的面具(也可找类似的如非...

    发布于:2013-08-0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